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鲁静教授等在PNAS国际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2021-09-28 19:38:49  作者: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来源: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点击:

晚三叠卡尼期陆地恐龙的崛起

植物多样性辐射


本网讯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鲁静教授为第1作者的论文《Volcanically driven lacustrine ecosystem changes during the Carnian Pluvial Episode (Late Triassic)》在PNAS国际杂志发表。论文利用沉积汞作为火山活动的替代性指标,揭示了CPE期间4次离散脉冲式的火山活动。每个喷发阶段都与碳同位素组成的负偏移和主要的环境-气候变化,包括更加湿润的气候条件(以湿生植物的增加为标志)、湖泊扩张和富营养化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兰格利亚大火成岩省喷发以多个离散脉冲出现,而不是简单呈现出一个顶点和衰退的历史,并显示出大火成岩省对改变全球碳循环、引起气候变化和驱动生物进化的宏观能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利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单位合作,依托国家自然基金(41772161, 41472131)、国家油气重大专项(2017ZX05009-002)、新世纪优秀人才(2013102050020)以及英国自然环境委员会的生物圈进化、过渡和恢复计划(NE/P0137224/1)等项目,在华北地台南缘济源盆地施工ZJ-1钻孔,利用该钻孔揭露的湖泊沉积物中的凝灰质黏土岩锆石U-Pb定年、高分辨率碳同位素化学地层、孢粉学和沉积学等数据,揭示了济源盆地湖泊环境的变化与兰格利亚大火成岩省的关系。

作者简介

论文第1作者为我校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鲁静教授,第2作者为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2018级博士研究生张培新,通讯作者为英国伯明翰大学Jason Hilton教授。其他合著者包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邵龙义教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Jacopo Dal Corso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杨敏芳高级工程师和吕丹博士、英国利兹大学Paul B. Wignall教授以及英国伯明翰大学Sarah E. Greene博士。

PNAS简介

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ISSN:0027-8424),创立于1914年(周刊),与Nature、Science齐名,是世界上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性、跨学科出版物之一。每年出版论文近4000篇,每年总引用数达80余万次,影响因子11.205(2020年)。

上一条:校党委书记徐孝民研究员在《中国高等教育》发表理论文章

下一条:我校荣获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