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土地复垦条例》颁布11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2-03-10 17:01:16 作者:文/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图/于晓东 来源: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点击:

纪念《土地复垦条例》颁布11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二级巡视员卢丽华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原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教授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教授张国良参加座谈会并讲话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胡振琪参加座谈会并做主题介绍

与会人员合影
本网讯 3月5日,纪念《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实施11周年座谈会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举行。座谈会以“土地复垦促进绿色发展和耕地保护”为主题,回顾历程、展望未来,共同为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事业发展献计献策。
会议由中国土地学会国土整治与生态修复分会(原土地复垦分会)、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能源资源战略发展研究院共同承办,来自自然资源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三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主任范树印,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二级巡视员卢丽华在开幕式上致辞。
葛世荣代表承办单位对与会嘉宾的到来和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历史、学科现状,并结合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和区域发展需求,对学校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学科建设以更好地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提出了要求。
范树印回顾了《土地复垦规定》《土地复垦条例》颁布实施历程、土地复垦取得的显著成效等,从生态保护修复视角提出了土地复垦“六个结合”的发展思路,即土地复垦和法律法规制度建设结合、和落实生态保护修复主体责任结合、和国家碳汇能力提升结合、和市场化机制结合、和国际重大行动结合、和国土空间规划相结合。
卢丽华介绍了土地复垦制度标准建立健全、政策落地、资金多元化多渠道筹集等历程及现状,强调要多渠道促进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生态系统修复和一体化保护。
座谈会阶段,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副司长王磊详细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相关政策和发展情况,以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的重点工作,对科研、管理和实践工作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引。
原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副司长刘仁芙指出,我国土地复垦事业发展和法治化进程离不开各位专家支持和参与,要做到土地复垦、生态修复充分融合,让生态修复特别是耕地保护修复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卞正富教授强调了法规的重要作用,复垦法规、资金保障、技术创新、管理体系是保障土地复垦事业开创、发展和壮大的四个“基石”,要围绕国家耕地保护、生态文明战略和“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科技创新。
中国矿业大学环测学院教授张国良表示,我国的土地复垦起步晚起点较低,在主管部门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相关法规颁布实施后,土地复垦取得了丰硕成果,要更好地把握生态文明给土地复垦带来的新机遇。
中国矿业大学胡振琪教授在座谈会上做了主题介绍,与参会人员共同回顾了我国土地复垦40年的发展历史和成就。一张张复垦现场、学术和工作会议的照片,串起了老中青几代复垦人的奋斗历程,激发起与会者对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事业的新期待。
随后,来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自然资源部不动产登记中心、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局、自然资源部中国自然资源经济研究院、中国煤炭学会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专业委员会、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领导、专家展开热烈讨论并积极献言献策,汇聚了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几代人的经验和智慧,形成了凝心聚力,共同支撑保耕地、促发展、助低碳目标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