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三年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按照“八个相统一”要求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本期刊发“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三周年”主题系列宣传最后一篇——大学生畅谈思政课获得感。
李韬 学校2018级本科生、入伍学生
“把自己锻造成一颗坚强的螺丝钉,拧进中华民族的历史巨轮中,与千千万万的人民一起,向伟大复兴的方向胜利前行!”这是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老师送别我时的寄语,我曾用小纸条抄下来放在我的衣兜里,哪怕我后来手腕被玻璃渣和碎石的地面磨的露出了骨头,它也在我的衣兜里完好无损地放着。
任课老师讲得深入浅出,让人收益颇丰。准确来说,在原理课的课堂上,我完成了从一名懵懂青年到大半个理想主义者的转变。我除了在课堂上仔细听记,享受精神盛宴,还经常拿着自己一知半解的看法和片面的观点去求教老师。老师总会旁征博引,耐心为我解答,每每让我士气大振。
不满足于从理论中汲取养分,因为我领悟到了这远远不够,我迫切希望加入我们党领导的基层一线队伍中去。正如老师对农民工群体的关注和剖析一样,教会了我空谈不能兴邦,实干才能有所作为。于是我去了远方,加入了新的队伍,而且已经不再彷徨和迷惘。
郭祺瑞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化工专业2020级本科生
进入大学之后,与高中所学的政治学科相比,大学的思政课,似乎更加注重立德与树人的培养。爱国是我们每一个人具备的基本素养,而在这基础之上,我感受到的,是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塑造。
大学里思政课是一个系列,每一年级所学的内容是不同的。我认为思政课的顶层设计非常巧妙,根据我们每个年级的特点,设计不一样的教学内容以及培养重点,通过大量的生动事例,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去感受,从而培养我们的人格。很幸运通过思政课,我获得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与认知,让我们坚定了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
江渝桦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专业2020级本科生
从没想过,进了大学,我最喜欢的竟然是思政课,毕竟我是个因为政治成绩不好才学了理科的孩子。思政课不同于专业课或是其他基础课程,似乎自有一股强大的气场。有时候在学习生活上遇到了问题,跟着老师的思路度过短短的90分钟,那些像天塌了般严重的问题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从没见过这样的课程,明明一周只有一节课,却能在生活的每个角落窥见它的身影;明明很难看到一个约定俗成的公式,内部却自成一套逻辑,冥冥之中将我们指引到一个美好的世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上,老师问到,学习思政课未来能做什么?从思修到马原,我想,思政课的内容不在于教会我们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而在于让我们了解到如何发展这个世界。
齐天阳 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地质专业2021级本科生
思想指导一切,思想高于一切。一个人若没有思想,那与行尸走肉无异,所以才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论断。同样,一个人若没有好的思想,那与动物无异,所以要主动学习积极的思想。
为了帮助我们拓宽视野、丰富思想,学校推出了一系列思政类课程。在课程学习中,我们开始认真的思考以前没有想过的事情。在老师们生动的讲授中,那些对人生的感悟、积极的处世态度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我们的心境,颇有些“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思想是一颗火星,一颗火星会点燃另一颗火星。就是这样,通过思政课的点燃,我们感觉人生有了明确的方向,有了燎原的动力。如果你曾迷茫,曾彷徨,曾找不到方向,那来学习一节思政课吧!如果你想进步,想发展,想拥有积极的生活,那来学习一节思政课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你想要的结果。
皋珩轩 文法学院法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
在大一上学期,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课后,我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导的方法,仔细思考了我所读过的原著。在学习与思考中,逐渐理解了少年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所表达的主旨,也逐渐理解了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壮志,我被这些革命先贤所打动、所震撼。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概括言说,无外乎“求真”、“求善”两点,在哲学史上的反思性之深已然超越时代甚远。因此我想,虽然世殊时异,动荡的年代远去已久,但革命先烈那些“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可歌可泣的精神仍是能够对今日之中国、今日之世界有着巨大启发作用的。如若我们新时代中国青年人人都能传承下这样的信念,那么中华民族之复兴指日可待,英特纳雄耐尔到来指日可待!
李晓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20级硕士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是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2022年,在学校的组织下,我十分荣幸作为1.8万名赛会志愿者之一,参与2022北京冬(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作为奥林匹克公园公共区运营团队交通领域的志愿者,我需要和伙伴们一起,及时了解各场馆需求并努力协调各方难处,为保障鸟巢、水立方、北京颁奖广场等场馆的正常运转,略尽绵薄之力。在岗位上也常常会面临一些突发情况,突发情况并没有统一的解决办法和评判标准,更多的是考验每个志愿者的主观能动性和临危不惧的处事能力,我需要将自己置身于一个新的环境,去磨合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一个给自己赋能,给他人赋能的过程。自1月23日上岗以来,我不仅收获了突破性的磨练与成长,也收获了业务经理的悉心指导,学院学校老师的有力保障、同学同伴的齐心协力及每个交通志愿者的温暖相伴,这些都成为我继续坚守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的强劲动力。
何擎 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岩土工程专业2019级硕士
今年是我在校马克思主义青年读书会的第七个年头,自觉十分荣幸。现结合自身经历浅谈其思政教育功能。
1.育人育自己。以书会友,青年教师主讲、资深教授把关、本硕博学生联动学习,场面热烈、观点犀利、讨论深刻。青年人有青年人的困惑,学名著、感悟理论大家的成长与思考,在和同龄人、学长学姐和老师教授的讨论学习中,释疑解惑。
2.思想引领、理论武装。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格局宏大、内涵丰富、社会性强,但阅读门槛高、专业性强、不易读。会前学员仔细阅读,会中由主讲教师分块逐一解读,并结合现实、不拘泥于书本,会后学员提出问题,师生协力讲透原理。文科学生有丰富的储备,理工科学生有新奇的视角,青年教师有磅礴的锐气,老教授有去伪存真的定力。
3.知行合一、做实事。读书会不止提倡“读”,更强调“读中做、做中学“。定期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观历史纪念馆、探访革命老区、观看时代展览,将理论在现实中加以印证,以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求真务实、再现理论。
4.以点带面、引发学习热潮。读书会成员在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口口相传,通过班级、党支部、社团等形式将读书会的研讨成果扩大,激发广大同学“学马研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张力丹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21级博士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格局,坚持青年在哪里,思政课就上在哪里。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我是学校思政课变化的见证者和亲历者,学校充分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红色基地汲取精神力量,在奋斗一线感悟人生启迪。
一是瞻仰红色遗迹,在行走中感悟红色力量。思政课走进红色遗迹是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实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的有效路径。在嘉兴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追忆党的“一大”会议的辉煌时刻,让我真切感受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小小红船激荡出全新的奋斗激情。二是参与志愿活动,在服务中践行党员初心。思政课融入志愿服务行动,充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参与“伟大历程 辉煌成就”大型成就展,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投身志愿活动,切身体悟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实际行动展现青年党员的爱国热忱与责任担当。三是走向广袤乡村,在实践中展现使命担当。思政课开在田间地头是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课题,在锻炼中成长的重要举措。积极参加与脱贫攻坚相关的实地调研和支教活动,把使命担当展现在实践活动中,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三年来全程全员全方位的“大思政课”让我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的殷殷嘱托,深刻体会我辈青年应当心系国家心念人民,立志高远潜心科研,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做新时代的追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