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第七次学习研讨
发布时间:2019-10-23 18:01:59 作者:文/卢刚 图/于晓东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

校党委书记徐孝民主持研讨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葛世荣参加研讨

副校长刘波作领学发言
本网讯 10月21日,校党委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班子第七次集中学习研讨。校党委书记徐孝民主持研讨。副校长刘波作领学发言。校长、校党委副书记葛世荣,校党委副书记王忠强,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晞,副校长范中启、王家臣、赵峰华参加研讨。
刘波结合分管的教学工作,以《落实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培养能源工业一流人才》为题,从四个方面作了重点发言:第一,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为国育才的思想自觉。新时代高校发展要牢记立德树人初心使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第二,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践行立德树人的行动自觉。我们必须落实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第三,强化立德树人的责任担当,直面学校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差距。我校自1998年在北京恢复本科招生以来,在底子薄、起步晚的基础上,完成了本科教育跨越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学生创新训练全覆盖为矿大特色的本科教育之路。同时,学校的本科教育在思想认识、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队伍、教学资源、学生发展等方面,还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第四,坚持问题导向,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加快建设能源工业一流本科的思考。围绕学校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打造能源工业一流本科教育的战略部署,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眼于建设一流的专业体系、一流的课程体系、一流的教学模式、一流的教师能力、一流的育人环境,打赢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攻坚战。应重点推进七个方面工作:坚持把强化学院教学主体责任,打通教育改革最后一公里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重要的环节;坚持把增强立德树人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核心的任务;坚持把强化办学定位、优化专业结构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紧迫的要求;坚持把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有效的突破口;坚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基础的工作;坚持把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质量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关键的环节;坚持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本科教育改革最根本的推动力。
会上,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围绕刘波的发言,结合实际和分管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和充分交流。
校党委书记徐孝民指出,本次学习研讨,围绕本科教学主题,从理论进行阐述,结合工作实际,分析本科教学的现状、问题,从办好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出发,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本科教学工作的思路和举措。二十多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取得跨越式发展,本科生深造率、就业率均稳居国内高校前列,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逐年提升。面对国内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学校本科教育要积极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传统艰苦行业学生思想引领的同时,注重宣传煤炭行业的智能化绿色开采趋势,改善社会对煤炭行业的传统印象,提高招生质量。
校长、校党委副书记葛世荣表示,本科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学校本科教育要不断推动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建设,根据学校实际的校园面积、师资队伍、办学资源等客观因素量体裁衣,打造符合自身条件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按照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进一步从理念上、制度上、管理上查找差距,不断解放思想,通过建设智慧教室、修改作息制度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室资源和实验室资源,盘活现有办学资源。
校党委副书记王忠强认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经历了艰难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同时也面临煤炭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挑战。要通过“课程思政”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加强对学生思想引领;加强教学队伍建设,不断提升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质量;切实优化现存资源,多措并举扩大增量资源,为本科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董晞表示,本科教学是高校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础性工作。对于本科教学工作改革,学校领导班子要形成共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唤起一线教学队伍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
副校长王家臣表示,二十年来,学校本科教育克服重重苦难,取得显著成绩。学校本科教学改革要摆脱路径依赖,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特色教学模式,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实验人员和教学秘书队伍建设,抓好智慧教室建设,保证本科教学有序运转。
副校长赵峰华表示,本科教育是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的重要体现,必须系统规划,尊重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抓重点、抓落实,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内生动力,切实做到“老师爱教,学生爱学”,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现代大学本科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