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 学习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25-11-13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学校召开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培训会议

发布时间:2025-11-17 16:50:13  作者:文/研究生院 图/刘澍涛  来源:研究生院   点击:

学校召开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培训会议

校党委书记韩尚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校长刘波出席会议并讲话

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作专题报告

副校长崔希民作专题报告

会议现场


本网讯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11月11日下午,学校在科技会堂召开研究生导师育人能力培训会议。校党委书记韩尚峰,校长、党委副书记刘波,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教授,副校长崔希民,校党委副书记安宇,副校长谭凯、汪文生,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周福宝、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技委副主任姚宁平等出席会议。何满潮、崔希民作专题报告。学校处级干部、校内外研究生导师及学生代表近750余人参加会议。刘波主持会议。

韩尚峰向首次参加导师培训的校外导师表示热烈欢迎,向研究生导师及研究生教育战线同志表示衷心感谢,并就加强学校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出四点希望:一要提高站位,深刻把握研究生教育的时代意义。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沿和国家战略高度,努力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二要明责砺行,自觉肩负研究生导师的光荣使命。要深刻把握教育家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三要固本拓新,着力提升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成效。传道者要先悟道,传道者既要掌握规律,做原始创新,又要突破认知边界。要始终立足学科前沿,保持学术的敏锐性与前瞻性,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找准科研创新的突破口,带领学生开展真正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研究,从跟跑、并跑,转化为主动领跑。四要躬身实践,奋力书写教书育人的卓越篇章。导师要有伟大的理想和无限的热情,开放的科学知识共享和包容合作的团队精神是保障教书育人的重要基础。要始终秉持科学精神,恪守诚信底线,坚持以严谨的态度治学研思,加强对研究生的学术规范与诚信教育,共同营造风清气正、求真笃行的学术生态,做到育人和教书完美统一,形成一个和谐向上的导学关系。

刘波在会议中指出,导师培训内容翔实、意义深远,不仅深化了对育人职责的理解,也为今后工作开展提供了宝贵指引。刘波进一步强调:一、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导师必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更开阔的视野、更创新的思维、更跨界的合作和更和谐的导学关系投身到人才培养工作之中,为延伸教育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驱动力,形成新质的教育力和新质的人才力。二、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导师是第一责任人的使命担当。导师的言传身教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尤为重要,高素质高水平导师队伍是构建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保障。三、要坚持创新创造,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导师要自觉把学术研究与国家发展大局紧密结合,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着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人才,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力量。四、导师培训是学校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系统提升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导师们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学方式从“传授知识”向“激发创新”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科研能力和实践本领,实现从“育才”到“育人”的全面升华。

何满潮作了题为《开放科学与导师重任》的专题报告,结合自身的学术历程与育人实践,以李约瑟之问、钱学森之问为切入点,深刻阐释了开放科学从知识“量变”到“质变”的演进历程,系统揭示了研究者探索知识边界、突破认知局限、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使命。以科学家精神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导师在人才培养中的责任与担当。

崔希民作了题为《践行准则规范 争做合格导师》的专题报告,详细解读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和《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的核心要义,强调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在研究生培养中的关键作用。从和谐导学关系的价值内涵、导师应具备的四种意识、三种能力等三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和谐向上的导学关系建构。

上一条:校长刘波出席能源与矿业学院博士第二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下一条:第八届九三学社基层组织教育与创新创业论坛在学校举行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