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5年9月8日起,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北京市教委联合前线杂志社策划推出“‘一校一品’大思政课专题报道”。10月2日聚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行业特色与学校风格并存的标志性思政课如何炼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门
2023年9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积极响应“大思政课”建设号召,公布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建设方案,创造性提出建设符合时代大局、思政特色、学校风格的“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强化思政引领力,着力培养矿业领域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学校党委正确领导下,“马克思主义大讲堂”集聚校内外优势资源力量,形成成熟的载体平台和完善的体制机制,丰富多彩的思政课程、学术研讨、宣传阐释等活动就此开启。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建设理念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以“三链四式五统一”建设理念为指引,坚持“知、研、示、行”四维一体育人模式,打造行业特色与学校风格并存的标志性思政课。
“三个链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举措链以时代发展特色为导向,持续更新优化教学理念,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强化理论育人功效,引导学生将理性思考和感性体验相结合。育人链遵循教学规律,扎实基础教学,深耕教学改革,突出学生主体,坚定不移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阵地链拓展育人载体,完善教学体系,深化实践创新,拓展育人场域,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让思政课“活”起来。
“四种方式”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沉浸式教学通过“师助生研”“移步换景”“师生共讲”的方式,打造“沉浸式”马克思主义理论讲堂,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智慧式教学引入智慧教育设备,建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提供沉浸式教学体验,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开放式教学让学校所有人员能够进入“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参观和学习,学校所有思政课均可在“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开展,校内外教学、研讨等活动都可以在大讲堂进行。研学式教学则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实践,创新性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研究,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五个统一”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坚持政治引领和学理教育相统一,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持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感染人、鼓舞人,突出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作用。坚持理论阐释与实践创新相统一,引导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视野嵌入生活世界,成为“理论掌握群众”的桥梁与纽带。坚持知识引导与情理交融相统一,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
“知、研、示、行”四维一体育人模式。知,即理论育人,以学习规律为核心,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矿业思政”典型案例渗入思政课,引导学生坚定能源报国的理想信念。研,即活动育人,推广开展读一本经典、做一次展示、写一份感悟等系列汇展活动,引领学生立足生活实践,增强学科自信。示,即情感育人,鼓励学生参与讲思政课,利用超星平台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放进学生的“口袋”里,让学生走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行,即实践育人,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宣讲活动,将课程教学开展到校史馆、博物馆、纪念馆和乡村振兴实践中,推动学生知行转化。
突出特色亮点,打造思政“金课”
“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始终坚持突显行业特色,树牢能源报国信念,将行业特色融入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引领学生认识我国矿业文明比较优势,感悟矿业人担当和使命。同时,彰显学校风格,深入挖掘校史文化资源,建立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弘扬能源领域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求实、创新拼搏、团结奉献精神。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充分利用优势资源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引入先进数字设备,改造设立思政课专用教室,提升思政课感染力。
持续举办高质量学术论坛,邀请教育部、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专家学者,以及英雄模范人物开展学术研讨和理论授课,强化师生理论武装。
组建师生理论宣讲团,教师宣讲团和“千马廿行”研究生宣讲团发挥理论优势,开展校内外理论宣讲活动,积极发表理论阐释文章,扩大“马克思主义大讲堂”影响力。
组织开展青年读书交流会,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理论素养。
注重建立跨层级多元联动机制,形成校内外协同会商机制,统筹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凝聚育人合力。
参与构建大中小纵向衔接机制,与周边中小学结对共建,实现学段衔接,完善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融合、融通社会实践有机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未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加强思政课建设,努力将新时代发展改革的生动实践转化为学思践悟的理论课堂,进一步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大讲堂”为平台,紧密结合学校特色、学科特点和学生成长需求,深化“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育人实效,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矿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