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鞠杨教授团队在岩体孔隙系统水油两相驱替量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0-07-03 15:12:36  作者: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本网讯  近期,我校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鞠杨教授团队在国际工程科学领域顶级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ineering 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Effects of pore characteristics on water-oil two-phase displacement in non-homogeneous pore structures: A pore-scale lattice Boltzmann model considering various fluid density ratios。课题组采用多组分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和定量分析了岩体介质非均匀孔隙系统内非混相水油驱替行为及其对孔隙结构参数的敏感性。众所周知,世界范围内油藏储层大量残余油难以有效开采和形成经济产量,认识和掌握油藏储层水油两相驱替规律和优势路径是实施高效调剖封堵策略、提升油藏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然而,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驱替渗流影响因素众多,目前尚缺乏能够准确反映孔隙结构特征、非混相流体差异性和表面接触性质的水油驱替行为及优势路径的量化分析模型。

鞠杨教授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部万人计划创新团队等项目的资助下,针对渗流LBM模拟方法中流体密度比差异引发的驱替界面不连续和计算不稳定等问题,采用修正平衡分布函数的多组分格子Boltzmann方法,模拟分析了真实流体密度比条件下复杂孔隙系统内非混相水油驱替动力学特征、优势路径及其对孔隙结构参数的敏感性。发现了孔隙几何特征与孔径分布对水油驱替路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局部指进形态上,孔隙结构拓扑特征不变时主体优势路径没有显著变化。论文研究提供了一种分析和评价油藏储层水油两相驱替行为及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模型,为解决老油藏开采过程中残余油开发利用的工程难题提供了理论研究参考 。

上一条:毕业“寄” | 行李件件总关情

下一条:榜样|北京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姜骑山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