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守宝,男,汉族,山东省诸城市人,1979年9月出生,200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博士研究生学历。2009年6月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同年7月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任教至今。其间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受教育部和学校委派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中组部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任务,任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副主任。
作为一名有着13年党龄的教师,张守宝同志多年来秉承教书育人的使命,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他致力于业务上的精益求精和服务他人的广度和深度,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用突出的工作业绩践行着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追求,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挺身而出,不辱使命,他是优秀的援疆干部
2012年,我校派往新疆工程学院教师陆明心同志在上班途中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全校全院师生笼罩在无比悲痛的氛围中,也为青年教师援疆蒙上了心理阴影。遥远的距离、艰苦的条件和众多不确定因素,让教师们对新疆又敬又畏。2014年,中组部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援疆工作正式启动,面对新疆严峻的安全形势和之前陆明心老师经历的影响,学校党委决定推荐党性强、业务精的年轻教师承担援疆任务。张守宝同志始终把组织需要放在第一位,牺牲小我,他放下手头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告别年迈的父母,辞别无稳定工作的妻子、年幼的孩子,主动接受组织派遣,毅然踏上了援疆工作的新征程。
2014年9月16日,张守宝同志踏上了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在新疆工程学院任职,开启了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新疆工程学院是一所新升本科院校,也是新疆唯一一所工科本科院校。援疆期间,他担任采矿工程系副主任兼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他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将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和加强校企合作作为工作重点,深入调研、积极作为,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张守宝同志任职后,首先对学院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研,参照搜集来的部分院校相关专业的培训方案,结合新疆工程学院实际和我校学科优势,结合实际,主持制定了采矿工程系4个采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院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新疆工程学院是新升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模式基本上依然延续专科培养模式,与学校的实际定位严重脱节。面对严峻挑战,张守宝同志主动承担了核心课程《井巷工程》和原外聘老师讲授的《采矿工程专业英语》两门课程。在承担核心课程的同时,他结合自身的发展经历和煤矿现场知识,与院系同事多次研讨,积极探索与新疆工程学院本科院校相适应的教学新模式。他主动实践,将集体探索和讨论形成的新培养模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极大带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也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参考和指导,有力推动了教育模式改革。学校开展的督导组评教连续四次给予张老师优秀评价。
培育良好学风。工程学院前身是专科院校,生源质量一般,学生管理松散,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和看齐意识,学院没有建立起良好的学习风气。鉴于此张守宝同志决定从第一届本科生抓起,动员他们努力学习积极深造。他和其他老师一起申请并促成了学院第一个本科生考研专门教室的设立,用实际行动支持本科生考研,张守宝同志还和老师们轮流值班,为学生们答疑解惑。当年学院就实现了采矿系本科生考研零的突破,振奋了全体师生的士气,营造良好学风初见成效。
打开交流合作大门。为了为学院教育注入活动,给学院教师拓宽视野,张守宝同志利用给新疆煤炭矿长培训的机会,带领采矿系青年主动联系企业,先后到神华新疆能源公司、徐矿集团新疆天山矿业公司、阜康西沟煤矿和中电投新疆分公司、乌鲁木齐白土窑矿等调研企业需求,并与中电投四棵树煤矿开展校企合作技术服务项目,实现了多年来采煤教研室横向课题零的突破;与采矿系青年教师合作申请并获得专利两项。
认真履行党建责任。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张守宝同志作为采矿系第一党支部书记,把党支部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首先是抓学习,通过外请专家报告和组织党内生活,提升党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还主动与优秀的非党教师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发展青年教师党员入党。切实提升了教师党支部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除了支持工程学院办学治学,张守宝同志还利用探望南疆工作组的机会,深入到南疆和田地区的农村,调研新疆农村基层党建现状,还在当地开展扶危济困帮扶活动。
在新疆工作期间,张守宝同志一心投入新疆工程学院的工作当中,他自己却说愧对了年迈的父母和家中的妻儿。有一次,2岁多的儿子在北京不慎从高台上跌落,造成了左手臂骨折,心急如焚的妻子打电话告诉了他,他心疼至极。但考虑到正值课程改革的关键期,他忍着内心的焦灼安慰妻子并且不让她跟学校提及此事,希望妻子能尽力克服眼前的困难。援疆结束以后,当张守宝同志见到了家人,忍不住流下了愧疚的泪水。
二、育人为本,专注科研,他是公认的师德先锋
参加工作以来,张守宝同志兢兢业业、踏实育人、严谨治学,在平凡的三尺讲台上兑现着一个老师的承诺。他还担任班主任,将自己的人生经验分享给更多大学生,从学业上、生活上、心理上给学生更多的关心与帮助。在教学方面,张守宝同志认为教学工作是学校所有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学生发展的根基,因此他特别注重本科教学,主动承担了《应用统计学》、《岩土工程》两门本科生课程和《矿山压力实测与模拟技术》、《矿山岩土工程力学》两门研究生课程,每次上课之间都认真备课,更新内容以求同行业科技发展与时俱进,并不断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和理念,先后负责校级课程建设改革项目两项,《岩土工程》课程获得校级教学质量奖;同时他还承担本科生的实习实践和大学生创新等方面的教学工作,先后指导国家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五项。至今已完成教学工作量超过2000课时,指导毕业生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毕业生。
2010年以来张守宝同志担任了采矿工程2010级3班班主任,他以兄长的身份主动与同学们沟通交流,经常深入自习教室和学生宿舍掌握学生生活和学习动态,指导学习方向,班级学习风气优良,团结凝聚力强,多次实现单学期全班“零挂科”,先后获得“先锋杯”北京市先进团支部、校级优秀班集体、先进团支部、红旗团支部等荣誉。在他们班的31名同学中,有15人考上研究生,其中8人为保送上研,超过同年保研名额的一半以上。班级的31名学生中,有15人考上研究生,其中8人为保送上研,超过同年保研名额的一半以上。他的班级有一名同学在大四学期由于煤炭形式不好,对于学习失去了兴趣,造成了多门课程的挂科,张老师得知此事,多次找学生谈心,了解事情的原因,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给这位同学鼓励和鞭策,让他重拾学习的动力,顺利毕业并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由于和同学们融洽的关系,他得到了大家“宝哥”的称谓。
学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来,作为本科生指导教师张守宝同志先后指导本科生14人,他把同学们看成弟弟一般,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落实指导责任,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在学习之余参加各类兴趣社团和学生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全面发展。在关心他们思想和生活动态的同时,邀请他们参加研究生组会和课题研究,指导学生更早的接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他们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所指导的学生多数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在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方面,张守宝同志根据每一名研究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分别制定培养目标,并在实际培养过程中跟他们谈心,了解其真实想法,对于有志于从事科研工作的学生安排其参加较重要的科研工作,指导其撰写高水平论文和从事科研工作的方法,已经毕业的学生就业率达到百分之百。现阶段正在培养的研究生共13名。
自参加工作以来,张守宝同志积极履行岗位职责,承担教书育人工作,年终考评多次被评为优秀等级,也先后被学校评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师德先锋和优秀班主任。
在科研方面,张守宝同志积极参加各种科研工作,致力于煤矿矿压理论与控制研究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和企业委托课题多项。2010年9月,接到霍州煤电集团有限公司辛置煤矿的紧急求助,辛置煤矿新建进风井井底与马头门连接处还没投入使用就发生严重破坏,张老师与现场工程技术人员成立联合攻关小组,在现场参加了方案的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定稿、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带领三名研究生连续在现场蹲点5个多月,下井100多次,成功实现了井筒和巷道的修复,圆满完成了科研项目,保障了施工地点安全投产,相关研究内容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得一等奖。
张守宝同志在科研工作过程中,带头下现场,不怕苦不怕累,不但亲身教会了研究生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身体力行向他们展示了做科研的态度。在总结项目研究和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他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教学论文5篇。相关科研项目获得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山东省、山西省、安监总局以及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颁发的科技奖励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7项。
三、服务师生,乐于奉献,他是真诚的知心朋友
张守宝同志作为校工会委员我配合院工会主席联系校工会和学院工会会员,认真做好工会服务工作;积极响应学校工会要求,组织资源学院工会会员参加健步行、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各种工会活动,既带动了大家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又增加了工会会员之间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近年来我院工会先后获得校优秀工会、校运动会第二名、羽毛球团体亚军等荣誉。
张守宝同志品德高尚,捐资助学,乐于奉献,在实际生活中,他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长期坚持资助陕西省宝鸡市的一名农村贫困儿童,每月捐助200元的助学金以资助她完成学业。虽然从来没有见过孩子的样子,但从电话沟通中,他知道孩子是一个懂事的娃,虽然资助的钱不多,但能够真正用到贫困儿童的身上也算是尽一份爱心。
张守宝同志表示,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任重道远,将继续在自身岗位上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做一名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党员教师,为党和学校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