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建议——“双碳”目标下加强我国煤炭兜底保障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22-03-08 13:04:04 作者:王瑜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点击:

在“双碳”目标下,煤炭消费达峰和煤炭行业减量发展将成为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如何保障煤炭行业自身健康发展和做好能源“兜底”保供事关重大。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校长姜耀东带来了《关于“双碳”目标下加强我国煤炭兜底保障能力建设的提案》。
姜耀东介绍,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2021年国际能源供应紧张态势和我国煤炭短期出现的市场大幅波动现象,说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责任重大。同时也说明“一刀切”式的“去煤化”既不符合国家能源战略,也不利于“双碳”战略实施。煤炭仍将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也是我国向现代能源体系平稳发展的重要过渡桥梁。
为此他建议:一是进一步强化我国煤炭安全生产能力建设。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提高资源勘探精度,增加可采储量,为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提供物质基础;着力建设一大批智能化煤矿和大型露天煤矿,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形成以大型智能化煤矿为主体的煤炭生产结构。二是提升以智能化为支撑的煤炭柔性生产供给保障能力。加大智能绿色开采技术研究,构建煤矿开采全过程的数据链条技术,实现煤矿决策的智能化和运行的自动化,促进煤炭的柔性供给。三是加大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鼓励开展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四是大力推动煤炭从燃料向燃料和原料转变,促进行业转型。推进现代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煤炭气化、煤炭液化(含煤油共炼)、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发展,延长煤化工产业链,促进煤基新材料技术进步。同时发挥煤化工在高端精细化工、具有特殊性能产品、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新材料等方面的优势,弥补产业链短板。五是进一步提高中央统筹煤炭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