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校长葛世荣走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4-03 22:29:02  作者:对外联络与合作处  来源:对外联络与合作处   点击:

座谈会现场

葛世荣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授牌

机电学院与中车株洲所签署协议

参观中车株洲所陈列室



本网讯  3月30日,校长葛世荣赴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参观访问、座谈交流,双方就校企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等工作进行深入探讨,中车株洲所总经理刘可安、副总经理刘海涛,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葛世荣对中车株洲所对学校科研、人才培养、学生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强大的科技创新活力是中车株洲所取得改革发展伟大业绩的关键法宝,“创新、创业、创未来”理念在中车株洲所得到了充分的践行,也为高校的科技创新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思路。他指出,目前全国有28000多个矿山,10万余辆矿卡,智能矿山的重要核心技术是智能终端设备的创新应用,在矿山智能运输领域无人驾驶是设备智能化的终极体现,它集中运用了工程机械、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中车和矿大在这些方面拥有研发的技术力量、实践经验和各自的优势,校企双方要联合起来,全方位多层次推进校企产学研用结合,共同为进矿山的智能化运输,产业技术升级做出贡献。

刘可安表示,中车株洲所作为中车旗下的核心子公司,目前正处于综合发展转型的发展阶段,中车株洲所的企业转型发展之路,需要高校的人才和智库支持。希望矿大(北京)能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优势,为中车株洲所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期待双方携手,深化产教融合,共同谱写双方合作发展的新篇章。

会上,与会人员围绕智慧矿山建设、矿山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矿卡无人驾驶技术、共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等相关领域合作事宜进行充分交流。

随后,中车株洲所与我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共同签署了《校企共建就业实习基地》和《共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两份协议,葛世荣为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和就业实习基地授牌。

会前,葛世荣一行参观了中车株洲所陈列室,刘可安总经理全程陪同并详细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历程、主营业务板块、发展规模等情况。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副总经理谭永能、变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总经理胡家喜,中车株洲所电气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院、电力机车研究院,时代电气相关业务负责人等参加了座谈交流,学校对外联络与合作处处长高洁,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张晞、副院长杨克虎等相关负责人随同走访。

企业概况: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始创于1959年,前身是铁道部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现为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一级全资子公司。中车株洲所下属十大主体,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十一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三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五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十一家境外分(子)公司。公司拥有近7000名研发人员,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40余名博士、3000余名硕士。

中车株洲所坚持创新驱动发展,积极贯彻“科技强国”、“交通强国”、“3060碳达峰碳中和”、“海洋强国”等国家战略,立足交通和能源领域,积淀了“器件、材料、算法”三大内核技术,打造了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电力电子器件、汽车电驱、海工装备、工业电气、智轨快运系统等八大产业板块。

中车株洲所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改革实践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改革样本: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案例集》。通过不断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活力、动力不断增强,近两年公司年均营收400亿元,利税贡献近50亿元,创造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上一条: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柏灵为我校师生讲述“两弹一星”精神

下一条:首都高等学校第十届学生毽球比赛暨学青会选拔赛在我校举办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