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学生在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好成绩
发布时间:2015-09-05 15:20:00 作者:于彩虹 来源: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点击:
近日,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结果揭晓,我校3件作品获奖。其中,由于彩虹老师指导的“生物废弃物固定微生物产H2S回收重金属应用设计”(参赛学生:丁燕燕、吴东奎、朱晓晶、董聿森、平昊、张英、赵洋),章丽萍老师指导的“太阳能“充电衣”的设计”(参赛学生:王新文、刘昊鹏、郝红宇、李肖肖)以及赵建伟老师指导的“基于光伏效应的电站巡检机器人”(参赛学生:苏一新、王义、班钰、王鹏德、王振东、关贞成、李勇)等3件作品荣获全国三等奖。
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于2008年发起举办,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也是教育部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全民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节能减排学校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竞赛以“节能减排,绿色能源”为主题,以“培养普及节能减排意识,提高科技创新力”为宗旨,每年举办一届。参赛作品起点高、规模大、精品多,覆盖面广,是一项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的全国大学生竞赛。本届赛事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承办,共吸引了全国281所高校的2534件作品参赛。
今年是我校第四次组织学生参赛,受教务处委托,由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学院成立了以于彩虹教授、章丽萍副教授为主的竞赛教练组,负责校内组织和选拔工作。2014年10月份,化环学院通过“绿缘根与芽”社团以及微博平台进行了广泛宣传,参赛学生报名踊跃,参赛学生专业涉及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等10多个专业。通过选题指导、中期检查、校内专家评审,最终选拨出15件作品代表我校参赛。
今年我校参赛作品,既有同学们从社会需求和日常生活入手,也有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并体现我校能源专业特色,其中近半数学生的作品结合我校本科生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进行,如化环学院学生获奖作品“生物废弃物固定微生物产H2S回收重金属应用设计”,环境工程专业的吴东奎、丁燕燕等同学从大二开始进入实验室,结合其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硫酸盐还原菌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利用课余时间从矿山废水中筛选能够高效产H2S的微生物,并通过设计制作反应器来处理并回收废水中的铜,应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来解决本专业生产实际中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实践环节已列入我校2012版各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为我校大学生展示创新成果提供了平台。今年各参赛队伍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围绕参赛主题,结合专业特色,认真选题,努力拼搏,较好地完成了作品,显示出我校大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