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位生活在矿大校园里的抗日英雄,她的抗日战场在敌后根据地,发动群众,宣传革命,将军衣、军粮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虽然不是直接面对枪林弹雨,但她的抗战岁月一样九死一生、可歌可泣。
人物档案:
从1939年参加革命开始,李芳林就在敌后默默做着妇女动员工作,从抗日战争到国内解放战争,九年如一日。1948年,大军南下。李芳林被组织安排在了渤海军区行政公署,从此她开始从事行政工作。建国后,又调至沈阳的东北煤矿管理局从事机关人事工作。1958年,她从沈阳回到北京,工作于煤炭干部管理学院,1963年的她在矿院担任教务处总党支部书记兼图书馆主任,1970年,矿院作为13所“京校外迁”高校之一,从北京搬迁到四川省合川县,而李芳林也跟着南行的火车来到了四川。如今,91岁高龄的她已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离退休干部,于矿大校园安享晚年。

李芳林近照

李芳林珍藏的纪念章

幼时的李芳林(右)
15岁加入共产党参加革命
1939年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满月在空中高悬,树叶瑟瑟,黄土胚墙的房子里,李芳林一家人围着桌子吃团圆饭,桌上烛焰跳跃,锅里热气腾腾,本该是和乐融融的画面,可不相称的是李芳林的母亲焦虑的面容和担忧的语气:“明天你们三个娃就要去参加抗日工作了,你们可千万得当心啊,现在外面这么乱,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安全,可千万不能出事儿,记住没有……”
1937年末到1938年,悍然发动“七七事变”的日本侵略者,开始大举进攻我国华北地区。而国民政府奉行的不抵抗政策,导致冀中人民蒙受了巨大的苦难。时年的李芳林正在读小学五年级,她的姐姐刚刚中学毕业,哥哥正念中学,由于战争,县城内所有的学校都散了,三个人便也没有书念了。
“那会儿,国民党的军队都走了,各种打着抗日旗号的武装力量特别多,但是也没有谁知道他们是否真正抗日,那时候更没有谁知道共产党。”91岁高龄的李芳林回忆起那段国民党军队南撤,冀中地区无政府状态的混乱局面,当时人称“司令遍天下,主任赛牛毛”。然而,当时的中国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已经在各个村庄蓬勃发展。自吕正操将军的人民自卫军进入定县一带到贺龙元帅1939年率120师主力进入冀中,集中根据地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1939年的春节,属于我敌后冀中根据地的乐陵县城张灯结彩,热闹非凡,这是自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以来,乐陵过上的第一个有年味的春节,而把这一切带给乐陵人民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李芳林的姐姐当时亲眼目睹了这一切,便首先加入了共产党,后回家又说服李芳林去参加共产党。“共产党的部队好啊,不欺负老百姓,纪律严明,是一支真正抗日的队伍,渐渐的就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当时的知识分子大多也都加入了共产党。”李芳林说道。
于是,1939年中秋节团圆饭过后,姐弟三人便整理行囊,穿过了丛丛的青纱帐,去参加共产党了。那一年,李芳林15岁!
磨炼出来的16岁妇救会主任
加入党组织后,李芳林被分配到乐陵八区的妇女救国会(简称“妇救会”)中工作,做妇女群众的动员宣传工作。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并没有自己的兵工厂,军队物资主要靠人民群众提供,这便使得动员更多的妇女参与敌后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那个半封建社会的年代,小学毕业的李芳林是为数不多的“女知识分子”,开会讲话、写大字报、去家中动员等这些工作,组织上都优先考虑交给她,此时,李芳林年轻没有经验等缺点便暴露出来,她的工作遇到了很多的困难。
“一开始,我们搭台、拉横幅准备组织群众,给他们讲话、动员,最后只来了一位老太太……”耄耋之年的李芳林笑着回忆起当年的往事,微笑中带有无尽的唏嘘。遇到困难就要转变工作方式,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向挫折低过头。经过这次开大会的失败经历后,乐陵八区妇救会便采取“逐家逐户开展工作,逐位妇女谈心教育”的工作方式。李芳林每天变深入到各个农户,同具有深重的封建思想的妇女谈心,教他们识字,同她们一起劳动。就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乐陵八区的妇救会工作便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没有办法,那种形势之下,必须得把工作做好,这都是磨炼出来的。”这都是磨炼出来的!这把一开始连会议纪要、思想汇报是什么都不知道的李芳林磨炼成乐陵妇八区妇救会的笔杆子;这把一位原本害羞不敢说话的15岁小姑娘磨炼成一位敢在上百号人大会上激情呐喊的呼吁者;这把一位普通的小学生磨炼成一位坚强的革命战士!
也正是由于李芳林在妇救会的工作中的积极表现,1940年,她被任命为乐陵六区的妇救会主任兼宣传科长,这一年她才16岁!而一年后的她,又调至乐陵“县妇救会”任秘书兼乐陵一区妇救会主任。李芳林所在的妇救会出色地完成了组织上交给的各种军衣、军鞋、军粮的收集工作,这保证了前方战士的物资需求,为夺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五一”大扫荡中九死一生
1942年“五一”大扫荡,敌后各抗日根据地遇到敌人兵力最大、时间最长、最为残酷的大扫荡,抗战进入最艰难的时期。共产党的各项工作不得不转至地下开展。
在一个风不吹鸟不叫天蓝云白的日子,一声巨大的炮响声,惊飞了村子里的鸟,炸毁了老百姓们平稳的日子,炸开了一段压迫混乱的时空。大批日本军攻入了东光县、南皮县,进了村子就是抓!见了共产党人就杀!
“那会儿每隔两三公里就有鬼子的炮楼,那天鬼子的围剿中,整个一地委和专署及各群众团体的领导干部全部都壮烈牺牲了,情况特别紧急。”于是,组织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要求所有人马上撤离根据地,停止进行的工作,掩埋自己的工作本子。由于家近,李芳林还接到任务,带另外一位同志到自己家中躲避。
3年没有回家的李芳林又是激动又是紧张,半夜,两人便一起上路了。又是那轮皎洁的月亮在空中高悬,玉米地里瑟瑟作响,穿过青纱帐,踱过小树林,两个黑色的影子急匆匆的,但又不时停下来来回张望。“都3年没有回家了,村子都变样了,哪儿还认得回家的路啊,只能边走边看,边走边想了。”走着走着,一位背着竹筐的男人迎面走来,两人欣喜的想要上前去问路,李芳林转念一想,不行啊,谁知道他是什么人,于是便作罢,两人低着头几个快步远离了陌生男人。直至后来又遇到一抱着孩子的妇女,她俩这才敢上前问询,凭着记忆和问询最终找到了村子。
还是那个黄土胚墙的房子。
“咚咚咚……”
“谁啊……”门开了,开门的李芳林的侄子。
“是谁啊?”李芳林的母亲话音刚落,也走到门口,抬头一看是李芳林!愣住了,眼泪黄豆似的往下掉,“芳林,是你回来啦?他们都说你在县城里牺牲了……”
“娘……”李芳林哭着喊了一声,冲了进去,两个人抱成一团,也哭成了一团。
父亲闻声出来,连忙说:“你们快小声点,进来屋子里啊,别叫人听见了。”
回到家之后,李芳林也在家中磨坊里挖了地洞,防止日军的突然来袭,由于形势的紧迫、妇救会的分散,他们便建起了临时妇女工作队和工作小组,继续动员妇女们积极参加抗日,为士兵们做军鞋军衣,不过一切活动在地下秘密进行,虽说环境恶劣,但也维持着这样进行了三个月。
但随着村中需要掩护的共产党员的增多以及恶劣的环境,仅仅只是动员妇女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创造工作家庭应运而生。工作家庭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掩护共产党员进行抗战工作,二即为士兵提供军衣军鞋。而李芳林的工作便是说服更多家庭加入到工作家庭的队伍中来,并且按时发放做军衣军鞋的布料和逐家的收回成品。
到了1943年,县里实行了保甲制,一个村子就是一个保,每10户人家是一个甲,村子里的一切事宜都由保长来负责。那年,也正是伪军汉奸之流开始猖獗、大兴繁盛的时候。那时候李芳林所在的村子里有3个汉奸队,老鲍是最大的汉奸队长,心眼儿极黑,他专和八路军对着干,抓到共产党必杀之。
这一天,李芳林和一群同志们正在包长家中秘密召开会议,突然,汉奸队的老鲍带着汉奸队来村子里查良民证对人口,保长情急之下领着李芳林来到一间房子里,挪开柜子,让李芳林下到地洞里,李芳林蜷缩在地洞里,一动不敢动,什么也听不到也看不到。
此时,村子里的所有人已被汉奸队从家中赶出来,围在一个场子上,一个一个的检查良民证,核对名字。轮到检查一位同志,两个汉奸左右各一个的看着他,他双手举过脑袋,一个汉奸从头到尾的搜他的衣服,可是不巧!刚才开会,装着印泥的万金油盒子还在身上没来得及扔,被汉奸队长老鲍发现了,老鲍捉住他就是一顿毒打,“你是不是八路啊?”“什么八路?我不知道……”就这样,他就被老鲍的汉奸队带走了。后来,组织上花了好大的功夫才把他秘密救回来。
从阳光炙热的午后时分到夜幕初垂,此时的李芳林已是在地洞里呆了多时,不知屋外情形的她只得焦急又无力的等包长来接她出来了。后来,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屋子里正开着会,外面就嚷着要检查人口,他们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应急对策,跟着老百姓一起挫高粱佯装普通妇女或是躲进地洞里,“总之,一切的躲避方法都离不开老百姓,也正是我们依靠群众,才能在每一次遇到突发情况时理应对自如。”李芳林感叹道,她们和老百姓有着鱼水之情!
几年的抗战生涯对李芳林来说是一段刻骨铭心、不可磨灭的记忆,从她的身上更能看到一名老党员心中坚定的共产党人信念,虽已庞眉白发,却笑容依然,不悔一生跟着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