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十八大】思政课教师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发布时间:2012-11-14 15:03:15 作者:文/思政学院 图/汤勰 来源: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点击:

11月13日下午,我校在学三楼506会议室召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朱书全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校党委宣传部部长董会泽、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思想政治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妍主持。
朱书全在讲话中指出,各位教师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建设、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观点有见地,讨论很热烈。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全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希望各位老师透彻领会报告精神,把十八大精神尽快进入课堂,进入大学生头脑,服务我校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
会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踊跃发言,畅谈学习十八大报告的感想和体会,表示要认真学习领会十八大精神,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做好十八大精神的宣传、讲授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院长田霞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鼓舞人心。首先,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从三位一体到四位一体再到五位一体,进一步充实了发展的内涵。其次,从执政党建设角度,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递进相连,环环相扣。特别是“服务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概念的首次提出,充分体现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信心与决心。第三,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性质,教师应该深刻学习理解报告内容,将报告精神转化为教学内容,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苏杭教授认为: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科学发展观提升为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历史意义,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问题。只有将科学发展观上升到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才能在新的历史时代找到发展的方向和发展的方法。
李春霞副教授说:作为科学技术哲学专业教师,一直很关注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先后召开两次科技大会,发布了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三个规划纲要和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过去十年,“神九”飞天,对接“天宫”;“蛟龙”入海,载人深潜突破7000米;高速铁路从无到有等,我国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认为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折点。
党外人士刘晓君副教授认为:学习收听胡锦涛同志的十八大报告,深刻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在经过三十余年改革开放后,越发自信。报告十分务实,并没有回避目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这是勇于面对问题的自信也是有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报告中提到“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准确指出了未来中国的走向,也坚定了所有中国人的信心。
胡伟老师表示:过去十年,特别是在近三年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到“要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二〇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特别振奋人心。看到党中央如此有信心,我们也深受鼓舞。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师,肩负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重任,要进一步在课堂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学生。
彭红胜老师表示:党的十八大报告关注到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关注到了群众的呼声并做出了回应。“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王晓莉老师表示: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美丽中国”的提法是报告中的一抹亮色,这种鲜活的、情感性因素拉近了报告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