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9月28日,2012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
巴图金娜教授以其在我校特色项目研究中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获此殊荣

2012年9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外国专家及部分家属。
日前,中国政府“友谊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切接见获奖外国专家及部分家属。受聘于我校工作的莫斯科矿业大学巴图金娜•伊达教授,以其在我校特色项目研究中所作出的突出成绩和奉献精神获此殊荣。中国政府“友谊奖”授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
巴图金娜•伊达教授是莫斯科矿业大学地下地质动力学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国际人与自然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于2010年受我校校长乔建永教授聘请来校工作。
两年来,巴图金娜教授担任我校“区域动力规划研究”项目组特聘外国专家,承担国家外专局项目,带领俄方团队同我校动力系统团队密切合作,深入研究基地,积极开展面向生产实际的科学研究,取得了该领域理论与实践成果的重要突破。新发现的环形断裂板块丰富了区域动力规划理论;板块自然断裂服从于黄金分割原理的指导思想促进了研究工作并获得了进一步的佐证;研究结论重新解释了实验基地千米深井的冲击地压致灾机理;指导该矿井从根本上改变了为应对冲击地压而采取的放缓回采工作面推进速度的生产被动局面,把工作面推进速度提高了100%,相应的产量与效率效益也成倍增长,而冲击地压再未发生。
鉴于合作研究取得的突出成果和巴图金娜教授表现出的优良学术品德与奉献精神,2011年度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她“长城友谊奖”,这是我校首次收获该奖项。北京市长城友谊奖的评选以严格著称,北京作为外国专家集中之地,自设奖以来巴图金娜教授仅是第166人获奖。
随着研究工作的积极进展,研究成果显示度不断提高。2012年度,巴图金娜教授获得了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授予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专家,是中国政府授予来华工作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奖项。巴图金娜教授获得此奖也是我校外专项目的一个标志性成果。
“区域动力规划研究”合作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同时也体现出鲜明的工作特色。1.针对性明确、先进性突出。能源矿业领域的冲击地压灾害随开采深度逐年增加而日益严重,是公认的重大安全技术难题。巴图金娜教授是区域动力规划方法在国际上的领军人物,有解决冲击地压灾害的丰富经验。2.前期准备工作扎实。我校项目负责人乔建永教授同俄罗斯工程院、莫斯科矿业大学等俄方教育科研机构签署相关协议,保证巴图金娜教授带领俄方团队来华合作研究。3.延长学科链,重视工程技术因素的作用。项目组的中方合作团队实现了动力学致灾机理研究与矿业工程的结合。在获得致灾机理研究结论的同时,指导生产现场解决了重大技术难题,获得了显著的工程效益。4.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合作研究中,巴图金娜教授指导的中方硕士生完成区域动力规划相关的学位论文毕业。推荐中方课题组成员赴莫斯科跟随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这为外专项目成果的深化延续与新学科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区域动力规划研究”项目是努力体现我校坚持“三个面向”,打造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办学理念的一次积极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
【延伸报道】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国专家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乔建永校长(左4)在俄罗斯工程院与古谢夫院长(左3)在一次院士专题会上就中俄能源与矿业务实合作进行双边会谈,为申报国家外专局项目开展前期工作。

乔建永校长与俄罗斯工程院院士莫斯科矿业大学科尔查克校长(左1)在莫斯科签署两校合作协议,为申报国家外专局项目做准备。特别讨论了来华专家的工作时间安排问题。

乔建永校长同巴图金娜教授(右1)在莫斯科就中俄动力学合作科研与聘请外国专家事宜进行协商探讨。

2010年5月,俄罗斯专家来校欢迎仪式标志着我校聘请外国专家项目与中俄动力学研究中心的工作正式启动。
项目运作两年来,专家组已先后9人次来华,深入煤矿井下与野外现场开展工作。研究取得积极进展。针对山东新汶华丰井田的研究,课题组首次发现了环形板块结构,在世界范围内已做的各级区域动力板块划分中尚无前例。环形结构的稳定性重新解释了华丰井田冲击地压异常严重,而相邻的新汶地区十余个矿井中其他各矿断层发育,应力释放较充分,冲击地压较少发生的原因。巴图金娜教授2011获北京市长城友谊奖;2012年获中国政府友谊奖。在人才培养方面,已选送一名课题组成员经国家公派跟随巴图金娜攻读博士学位。

2010年12月,巴图金娜教授坚持亲历亲为的一贯作风,在华丰煤矿现场领队野外勘查。

2010年12月,巴图金娜教授亲自率队在野外作业,现场分析断裂板块在地表的表现。项目组成员于立江同学(左2)随后留学莫斯科,跟随巴教授攻读博士学位。

2011年1月,外专项目组专家巴图金教授在华丰井下现场测取数据。

2011年1月,课题组在华丰煤矿进行分析计算与绘图作业。巴图金娜教授指导我校09级硕士研究生王国龙(左3),该生完成题为“华丰煤矿深部冲击地压的区域动力规划及其方案优化”的学位论文,于2012年7月毕业。

2010年12月,课题组即将赴俄罗斯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于立江同学在出国前接受巴教授的指导。选派留学生的举措为促进外专项目顺利进行与巩固外专项目成果提供了有力保障。2012年寒假之际,巴图金娜教授安排于立江同学利用回国休假的机会,来我校交流课题组在北京、莫斯科两地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收集补充资料,推动了项目的不间断研究。2012年7月,巴图金娜一行3人来华,于立江同学已是重要的翻译人才。

2012年3月,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巴图金娜教授2011年度“长城友谊奖”

2012年9月3日,北京市政府派专人来校,祝贺巴图金娜教授荣获2011年度北京市长城友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