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管理 强化服务 扎实推进就业工作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2012年就业工作巡礼
2011-2012学年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校党委、行政的领导下,在校学工处、就业中心的大力指导和帮助下,结合学院实际与市场发展需求的动向,积极拓展就业市场,通过不断完善对学生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强对毕业生的教育与引导,顺利完成了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一、资源学院2012届毕业生总体情况
2012年,学院共有335名毕业生,其中博士53人,硕士生156名,本科生126名。截至2012年8月30日,本科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读研率达到32.54%。硕士、博士研究生实际就业率为100%。

二、2012届毕业生就业特点
1、研究生到煤炭行业生产一线就业的比例逐年增加,而且毕业研究生基本上是到煤炭行业核心企业就业,对于我校毕业生占领行业制高点,充分发挥和体现学校煤炭行业最高学府的特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本科生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到煤炭行业、艰苦行业就业的比例达到100%,突出了行业特色,安全工程专业发挥“大安全”的优势,呈现出各行业、各岗位多元化就业的特点,36.85%的毕业生在机械、机电、消防、咨询、港口、保险等行业就业。
3、毕业生就业到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比例高
本科毕业生中,签约国有企业的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53.97%,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82.93%。研究生毕业生中签约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总人数的78.95%,占参加工作总人数的87.42%。
4、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遍布全国18个省市,就业面宽;同时突出了在煤炭行业密集地区分布广的特点。
5、经过一系列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2012届本科毕业生16名女生全员高质量就业。

三、2012年就业工作举措
资源学院就业工作实行党政一把手工程,组织机构完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任组长,副院长、副书记为副组长,各系主任、书记、团委书记、辅导员、毕业班班主任参加),就业工作目标明确,就业经费等学院全力支持,全院上下,齐抓共管。
在2012年的就业工作中,学院充分利用好就业工作中的各个时间结点,并做好关键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我院采取了以下的工作举措,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1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明确就业工作目标,全员动员,齐抓共管。
2、加强就业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在督促学生“就业先毕业”的同时不忘鼓励他们树立自信,积极找工作,抓住应届毕业生在职场竞争中的优势,做到“毕业前就业”。截至6月30日,5名结业生均解决就业,截至9月30日均取得毕业证、学位证顺利到签约单位入职报到。
4、采取了“1督1帮1”的方式,强化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最终126名学生均取得毕业证、学位证。
5、针对严峻形势,全面范围内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平衡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就业情况摸底,为学生考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机制保障。
6、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和学生骨干的先进、辐射作用,带头就业并加强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指导。
7、在就业工作的开展中,专业小范围内开展未就业学生座谈会,一对一帮助小部分就业弱势群体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同时学院老师也对弱势群体的学生实行了积极推荐政策。
8、建立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实时动态更新;利用各种通讯、网络工具平台加快了就业信息的传递速度;在毕业班各宿舍配备就业信息员及时传达各项就业信息及政策,同时反馈就业进展及问题。
9、针对研究生年龄较大,就业压力较大等,加强对研究生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服务,确保研究生就业质量。
10、狠抓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通过开展毕业生教育、毕业生座谈会及丰富多彩的毕业生活动,保证2012届毕业生离校安全、文明、有序,无酗酒、打架斗殴等违纪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