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钱鸣高院士:一场特殊的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1-12-11 15:16:13  作者:文/党宣 图/周媛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做特殊学术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教授主持报告会

2011科学采矿论坛暨第十六届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

与会代表合影

2011年12月1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的80寿辰。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钱鸣高院士以一场题为《岩层控制与煤炭科学开采》的特殊学术报告,度过了自己的80岁生日,这也是2011科学采矿论坛暨第十六届矿压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的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校长谢和平教授主持了报告会。

来自全国煤炭系统和社会各界的300余位领导、专家及学者等聆听了报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副校长姜耀东、王忠强等出席论坛。

钱院士结合自己求学、从教、科研60年的切身经历,向与会人员全面生动地介绍了他的学习生涯和从事科学研究的体会和感悟,让大家聆听到了一场难得的高水平的学术盛宴。

钱院士从其大学学习经历谈起,讲到其一生如何与煤炭事业紧密相连以及煤炭作为能源在我国的重要地位,讲述了“采动后上覆岩层的砌体梁结构模型、关键层理论,而后发展到绿色开采和科学开采”等主要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的提出背景和形成过程。

作为一名煤炭科技工作者,钱院士指出,要大力构建科学开采技术体系,即是在可持续资源量条件下,保证安全和保护环境以及高效高回收的采出科学与技术。他强调,煤炭产业为能源贡献巨大,同时受到社会强烈的责难,社会责难都是对产业负外部性缺乏认识和控制,由此失去了行业的社会尊严,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人才难以汇集。因此,原有的采矿技术和理念必须进行重大变革,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和保证工人安全、发展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科学采矿”是必然的选择。必须推动绿色采矿技术的创新性发展。必须加强科技投入。科技是保证安全生产的第一生产力,是安全保证永恒的主题。

在谈到开展科学研究的方法和体会时,钱院士认为:科学研究要有虔诚地进入科学殿堂的精神,才能排除名利的干扰,才能逐步形成正确的思路。正确的思路与丰富的实践密切相关,创新的灵感源于对前人知识的汇集与现实实践的碰撞,而且研究的成果必须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科学研究是一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完整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勤奋,即要“勤于实践;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总结”,四方面缺一不可。在研究过程中要不断注意“整体-局部”、“森林-树木”、“现象-本质”的关系,可以少走弯路,避免钻牛角尖。一个人的思维往往是不完整的,而集体的讨论能弥补不足,因此学术争论是形成完整学术观点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在报告中,钱院士引用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矿大百年校庆时提出的“矿大有能力也有义务,有责任在破解能源资源瓶颈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求,指出这也是对从事煤炭的全体科技工作者的期望。他希望煤炭科技工作者要牢牢记住这一殷切希望,切记义务和责任,兢兢业业做出一番事业来。

钱院士最后意味深长的说,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如何利用这有限的人生,继承和再创新,能够使科学研究以最高的效率,像接力一样达到科学的顶峰,造福于人类。这样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赢得世界的尊重!

钱院士的报告让与会人员深刻体会到他学术眼光的高瞻远瞩、学术思想的敏锐性以及他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对煤炭行业的深深热爱与高度责任感。1个半个小时精彩纷呈的报告多次被热烈的掌声打断。他不失幽默风趣的言语博得全场一阵阵欢笑声,他献身煤炭科教事业一个甲子的求学、从教、科研经历,深深地感动了大家,鼓舞了大家。全场以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钱鸣高院士的崇敬之情和生日祝福。

本次论坛由《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辑部主办,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协办。

上一条: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为煤炭工业奋斗一辈子

下一条:热烈祝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鸣高教授80寿辰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