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研讨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胜利闭幕
发布时间:2011-11-18 16:16:55 作者:文/钱晓红、党宣 图/周媛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积极营造良好科研氛围 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学校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研讨会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胜利闭幕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作总结讲话

学校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研讨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胜利闭幕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副校长孙继平、姜耀东、王忠强出席会议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作总结讲话
校长乔建永出席会议

副校长孙继平主持会议

力建学院刘升贵老师作大会学术交流

理学院吴新峰老师作大会学术交流

文法学院朱峰副教授作大会学术交流

思政学院博士生严春红作大会学术交流

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赵毅鑫副教授作大会学术交流

大会会场
按照大会总体安排,11月18日下午,我校在国际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研讨会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研究成果学术交流会闭幕式。校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中国工程院院士彭苏萍,副校长孙继平、姜耀东、王忠强出席会议。各学院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教师代表,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论文作者代表,党政机关部门负责人等200余人参加了大会。孙继平主持会议。
会上,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理学院、文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院、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5位代表作了学术报告,对各自研究领域的学术成果进行了交流。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作总结讲话。对全校广大教师、科研人员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他充分肯定了这次会议的收获,认为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是在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时机选择得好,主题确定得好,研讨组织得好,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效率高,收获大。一是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明确了新任务,确立了新起点,为“十二五”时期的科技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激发了新思想、新观点,为推动协同创新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三是通过全校范围内的研讨和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完善了科技规划内容,扩大了科技规划宣传,使各单位和广大教师明确了自身定位和科研方向。四是坚定了信心,振奋了精神,增强了做好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杨仁树在分析了学校科技工作成就、努力方向后,结合国家、能源工业以及首都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对今后学校科技工作提出三点意见。
第一,科技工作要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服务于精英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在大学的四大功能中,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创新是引领。四大功能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科技工作要紧密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要把科技工作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工作与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科技工作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第二,积极组织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着力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各单位和各级干部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致矿大百年校庆贺信关于“着力取得更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的要求,树立抓科技工作的主动意识和责任意识,动员和组织广大师生员工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各部门、各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要制定实施本单位科技发展规划,保证制度到位、机制到位、服务到位,积极推进实施。要继续加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三,大力推进协同创新,推动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为契机和生长点,推动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要在学校内部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建立持续创新的科研组织模式,组建大团队,申报大项目,产出富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标志性成果。要在校外层面上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积极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中关村能源与安全科技园、校董事会、北京高科大学联盟、能源与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要在强化管理和服务的层面上推进协同创新,形成行政管理部门服务学院,学院服务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服务学校,学校服务企业、行业的格局,建立心情舒畅、配合默契、运转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孙继平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本次会议总结了科技工作成绩,规划和展望了科技发展未来,同时开展了学术交流,进一步活跃了学术气氛,必将为我校科研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他希望各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各单位,要组织广大教师、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特别是校党委书记杨仁树和校长乔建永的讲话精神,抓住机遇,真抓实干,乘势而上,推动学校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孙继平还就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