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签约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0-12-03 14:36:53 作者:文/党宣 图/解士军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签约大会隆重举行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列入建设项目

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签约大会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出席大会并发表讲话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主持大会

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等为15个建设项目揭牌

北京市政府与我校等11个单位签署建设协议

校党委书记杨仁树出席签约大会

校长乔建永在协议书上签字

副校长王忠强出席大会

签约大会现场
12月3日上午,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签约揭牌大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吉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主持大会。北京市委副秘书长李福祥、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戴卫出席会议。我校党委书记杨仁树、校长乔建永、副校长王忠强以及签约单位负责人等出席大会。
为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发展,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北京市人民政府与中关村科学城内的高校院所开展共建,支持大学、科研院所和中央企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建设一批面向市场需求、产学研用结合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和央企的研发和总部基地、高端产业园。在有关中央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今年9月,中关村科学城第一批建设项目顺利启动实施。启动以来,全市各相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积极推动中关村科学城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抓手,启动了一批重点项目,取得了初步成效。
会上,北京市政府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彩虹集团公司、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共同签署了协议。我校校长乔建永在协议书上签字。
吉林在讲话中代表北京市委、市政府,对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成功签约表示热烈祝贺,并就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关村科学城建设提出四点意见:一要抓住政策契机,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优化,二要加快研究编制科学城区域空间资源整合规划,三要加快科学城重大科技成果在京转化和产业化,四要进一步完善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工作机制和政策体系。
吉林等还为15个建设项目揭牌。揭牌项目有: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测绘科技创新园、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信息服务创新园、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机械科技创新园、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金属新材料创新园、中国中材集团有限公司非金属材料创新园、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网融合创新园和宽带集群创新园、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信息通信创新园、彩虹集团公司彩虹光电创新园、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安全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高端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北京大华无线电仪器厂中关村768创意产业园、北京牡丹电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关村数字电视产业园等。
以上项目的揭牌,标志着中关村科学城第二批建设项目的正式启动,区域内大学、央企以信息网络、文化创意、空间信息服务、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领域为切入点,积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平台,坚持需求拉动创新,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军民融合、产业集群和替代进口的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激发创新资源活力,优化整合资源,加快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将中关村科学城打造成集高校、院所、高科技企业、高端人才、社会组织及政府"六位一体"的协同创新格局,为中关村科学城的发展、北京产业优化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关村科学城是指中关村大街、知春路和学院路周边区域,总面积75平方公里,是我国科技资源最为密集、科技条件最为雄厚、科技研发成果最为丰富的区域,汇集的科研资源、产业组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载体和骨干力量,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该区域内汇集了清华、北大等一批重点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央转制院所等一批国家级科研机构,上百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中心,航天科技、联想集团等6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两院院士523名,约占全国的36%。众多科研机构、企业承担了"核高基"、新一代移动通讯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心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