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
发布时间:2010-11-15 15:54:54 作者:文/工程研究中心 图/周媛、汤勰 来源:工程研究中心
点击: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验收会

专家组组长沈阳大学校长孙铁珩院士出席验收会

教育部科技司黄安国处长主持验收会

校长乔建永致欢迎辞

副校长孙继平讲话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振琪作情况汇报

专家组考察生态功能材料中心实验室

专家组考察探地雷达中心实验室

专家组考察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中心实验室

验收会合影
11月14日,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进行验收。听取了我校以及中心情况汇报,并实地考察了中心实验室和研究平台。认为该工程研究中心圆满完成预定建设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
验收会由教育部科技司黄安国处长主持。专家组组长由沈阳大学校长孙铁珩院士担任,成员包括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副院长田廷山研究员,淮南矿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程功林高工,环境保护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李发生研究员,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姜福兴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付梅臣教授和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副院长冯启言教授等。我校校长乔建永、副校长孙继平出席会议并讲话,校科研处、地测学院、化环学院、机电学院等有关负责人和工程研究中心主要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上,乔建永致欢迎辞,对各位专家莅临我校表示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学校将紧紧抓住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的良好机遇,依托快速发展的煤炭工业,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发扬学校长期形成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以构建研究型本科教育体系和开放式研究生教育体系为基础,努力把学校建成多科性、研究型、开放式的高水平大学。作为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学校将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科技资源和学科平台,使工程中心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保障矿山的生态安全做出积极的贡献。
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胡振琪就工程研究中心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基地和研究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及业务开展、建设成果和成果转化机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和培训、对相关学科建设贡献等八个方面对工程中心四年来的建设情况作了汇报。会上还播放了门头沟关闭矿区生态修复基地、山东省济宁市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基地、潞安矿区煤矸石山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建基地建设、工程研究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的视频资料。
验收专家组审阅了《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总结报告》、考察了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和研究平台,对工程研究中心的产、学、研模式、工程化人才的教育培训及运行机制等进行了质询。经讨论认为:“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定位准确、方向明确,具备了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工程的能力,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建设任务,一致同意通过验收。专家组在充分肯定工程研究中心取得建设成效的同时,建议依托单位要继续加大对工程研究中心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凝炼科研方向。
孙继平代表学校感谢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辛勤工作,表示学校和工程研究中心将认真接受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继续做好各项工作,促进工程研究中心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绩。
黄安国在总结中代表教育部科技司对工程研究中心通过验收表示衷心祝贺,对我校“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近几年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工程研究中心把通过验收作为一个新的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特色,强化优势,促进工程中心更好更快地发展。
“矿山生态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06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项,依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设,是我校第一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的运行模式,紧紧围绕矿山生态安全的监测、诊断、评价与控制技术,矿山土地生态损害的修复治理,矿山水资源保护与修复,矿山污染环境和人居环境的安全防范与修复,矿山生态修复的环境功能材料和产品研究等五个方面进行攻关。四年来,工程研究中心在学校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创新性研究和技术攻关。建设期间,承担各类科研项目70项,其中国家“863” 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12项,工程化转化类项目22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出版专著16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