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10日电 未来城市到底该如何发展?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记者看到各种答案,可以说城市发展方向是多样化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建设生态城市。
从德国的弗赖堡到瑞典的马尔默,再到巴西、法国、美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人们看到各具特色的生态城市发展模式,它们为克服以人口膨胀、资源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恶化等为主要特征的“城市病”提供了思路。

在上海世博园区浦西展区的城市最佳实践区欧登塞案例馆设有一条自行车道,游客可以感受一下“骑车游世博”的感觉,而欧登塞案例馆的名称就是“自行车的复活”。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瑞士馆展馆外部的幕帷主要由大豆纤维制成,既能发电,又能天然降解(5月1日摄)。
上海世博会是名副其实的低碳世博会,世博园区各展馆的墙体设计,根据材质、功能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展示了各具亮点的“低碳细节”。各参展方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特别是对环境问题的认知与努力,通过一面面精心设计的墙体传递出低碳理念,使参观者获得印象深刻的视觉体验。新华社记者王颂摄
同样“生态”各具特色
生态城市是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概念,对于其含义,不同学者各有看法。
原苏联生态学家杨尼斯基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其中技术与自然充分融合,人的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保护。
中国学者黄光宇认为,生态城市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住所”的关系,并应用科学与技术手段协调现代城市经济系统与生物的关系,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使人、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互惠共生。
目前,世界公认的生态城市包括美国伯克利、巴西库里蒂巴、日本北九州、澳大利亚阿德莱德,以及作为示范案例参加世博会展览的德国弗赖堡和瑞典马尔默等,它们从不同侧面展现了生态城市的丰富含义。
例如巴西生态之都库里蒂巴以发展公共交通著称,并受到国际公共交通联合会的推崇。1965年,由圣保罗建筑师若尔热·维尔海姆制定的《库里蒂巴总体规划》经公众讨论后开始实施。其3项主要任务是:沿着5条交通轴线进行高密度线状道路开发;改造内城;以人为本而非以汽车为本。这项颇有前瞻性的规划使库里蒂巴走上以低成本交通方式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城市发展道路,区别于巴西大多数城市依赖于私家车出行的交通发展定式。
目前,库里蒂巴市有约170万人口,私家车保有量为50万辆,但是三分之二的库里蒂巴市民每天乘坐公共汽车。该市公共交通服务无需财政补贴,其燃油消耗是同等规模城市的25%,并且很少出现交通拥堵的情况。
“虽然被称为‘绿色之都’,但是绿地建设在德国弗赖堡的生态建设中只占很小的比重,”弗赖堡市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台总监陈炼介绍说,“绿色之都”的含义包括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合理制定经济和生态保护方案、坚持科技与经济手段的有效结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长期重视知识和技能、政策配合,以及公民的积极参与等。
陈炼介绍说,在开发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技术方面,弗赖堡市有值得夸耀的地方。比如世界规模最大的太阳能技术博览会就诞生于此。该市还拥有德国著名太阳能研究机构,并形成了太阳能企业、供货商和服务部门一体化的太阳能经济网络。这对弗赖堡的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迎接挑战选择契机
建设生态城市的推动力来自何处?
美国规划协会政策主任苏解放认为,每座城市的特有环境不同,有的城市能根据政治经济形势变化而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实现转型,有的城市是在形势驱使下自然而然地顺应转型。
弗赖堡成为“绿色之都”与其政治环境有关。作为德国环境保护运动发祥地,弗赖堡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自发开始了生态环境建设。然而,对于许多传统工业城市来说,它们转变的背景往往是面临经济衰退或产业升级。
瑞典马尔默西港区是一个传统的工业基地。大约30年前,这里从船坞变成萨伯汽车的组装车间。由于受到高科技产业的冲击,车间后来被关闭,员工失业。1996年,马尔默市政府决定在这片废弃的老工业基地上建立一个既节约能源,又对环境生态友好的生活居住区,这个住宅示范区项目在2001年荣获欧盟“推广可再生能源奖”。
“当大批人失去工作、厂房被废弃时,人们不禁要问应如何渡过危机,”马尔默市政环境官员卡塔琳娜·佩林说,“但危机也是新的起点,因为我们不得不改变面临的糟糕状况。”
经济环境相得益彰
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的刘太格认为,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是并行不悖的。环境改善了,会有很多人愿意来居住,并且制造了许多就业机会,反而促进了经济发展。记者发现,诸多生态城市的实践经验证明了这一观点。
十多年来,瑞典马尔默众多知识密集型企业,如IT和清洁能源技术企业取代了以往的制造业工厂。通过大学、科技园区和公司三方的广泛合作,马尔默找到了富有创造力的发展方向。“最重要的是,城市注重可持续发展,尤其在自然资源使用方面追求高效,这一理念涵盖了能源、建筑、交通和消费各个领域,”马尔默市政环境官员佩林说。
美国的伯克利市,则以其在技术研发与咨询服务业方面的优势成为硅谷的“后花园”。优越的城市生态环境则有助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世界各地吸引来各类优秀人才,使其在全球顶级研究型大学行列中占有一席之地。
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加上优厚的薪资待遇,令美国圣迭戈市近年来吸引了大量医学研究人才前往定居,从事医药研发工作,并将研发成果输送到其他城市实现技术转化。
苏解放曾为中国镇江等城市的生态建设提供战略研究咨询服务,并对北京等城市的建设规划提出过建议,最近也去上海参观了世博会。对于中国未来的城市发展,他表示,提倡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但需要建立科学的能源消费数据库,并通过定量分析来引导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综合新华社记者高原、陈威华、赵焱、高川、张莹、黄灵,报道员李赢政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