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5日,在上海世博园庆典广场,演员在表演河北梆子《扈家庄》。新华社记者李紫恒摄
新华网上海5月30日电(记者肖春飞)5月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一个月之际。截至19时,当天入园人数已达36.3万。开幕一个月至今,世博园共迎来全球各地的770万名游客。
上海世博会,犹如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巨大磁极,让四海宾朋纷至沓来。一个月来,世界在此空前欢聚,多元文化和谐交融;一个月来,中国与世界在此热情相拥;一个月来,世界看到文明进步的中国,而中国也在世博会上得到诸多启示与收获。
如果说,长达半年的上海世博会,是全世界在黄浦江畔共同谱写的人类文明交融的华美乐章。那么,开幕以来一个月,华美乐章完成了精彩开篇。
“以人为本”新实践
29日,春风送爽的周六,世博会参观人数再创新高,当天经票检入园的参观者达50.5万人,园区全天运行情况平稳,秩序井然。
5月中旬过后,“世博热情”开始释放,从5月21日开始,每天入园游客均超过30万人。摩肩接踵的游客,对世博会组织者是一个极大的考验。
这是发展中国家首次举办世博会,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如何“答卷”。

5月24日,世博园欧洲片区内游人如织。新华社记者裴鑫摄
开幕前,上海世博园共进行了六场试运行,演练的效果呈“低开高走”之势,组织者最大的收获是初步建立起了发现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工作机制,为世博会正式运营期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基础。世博会开幕之后,组织者针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与改进,提高服务保障水平,世博会的运行日趋完善。
“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申办、筹办世博会到举办世博会,一直贯穿其中。
温度渐高,排队仍长,世博园区增加了更多的遮阳伞,为老年人、残疾人增开了无障碍通道;世博夜景迷人,游客流连忘返,世博园区的地铁运行时刻已排至零点十分……
观众反映世博园里餐饮贵,上海世博局迅速采取调整措施,增加中西快餐企业供应能力,降低餐饮企业商务成本,将原来按照国际展览局有关规定提取餐饮企业营业额税后的8%,降低到提取3%;
观众反映晚上离开世博园“打的”难,交通保障部门通过微调方案,对普通出租车允许进入管控区的时段进行调整,大大增加离园高峰时段出租车的供应量,方便游客乘坐出租车回家。
世博会开幕之初,一江之隔,浦东场馆门庭若市,浦西场馆门可罗雀,如何实现东西联动、疏导人流,更好为游客服务,组织方与参展方动足脑筋。
5月19日,世博园浦江两岸“东西联动”集章直通观博方案正式实施,游客在浦西领取《城市名片册》,并盖满符合条件的城市案例馆的纪念章后,就可换取1张中国国家馆或者沙特国家馆的预约券。与此同时,德国和西班牙也推出了城市馆和国家馆联动参观的方案,观众集满4个德国城市案例馆(汉堡之家、弗莱堡、不来梅、杜塞尔多夫)的电子章,或者3个西班牙城市案例馆(马德里、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城市案例)的图章,就能走快速通道参观德国国家馆和西班牙国家馆。
“东西联动”成效立竿见影,19日当天进入城市最佳实践区参观的游客数量就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很多案例馆门前第一次排起了长队。此后,组织方又相继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案例街区增设出口,并将公交线路延伸至北部街区。据统计,29日最佳实践区游客数量突破8万人,比开通公交前增加5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说:上海世博会成功开幕开园,各项工作平稳有序进行,“在世博会日常运行期间,我们不能大意和松懈,要总结已经探索成熟并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将其制度化;要根据运行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组织方式,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多元文化新交融
手里捧着、胳膊夹着非洲木雕,笑得嘴角咧到耳根--这是上海世博会非洲联合馆里的常见一景,“非洲集市”红火异常,非洲工作人员不断去仓库取货,步履匆匆,眉开眼笑。
由冷清到热闹,43个非洲参展方联合参展的非洲联合馆成为上海世博会一大亮点。从5月11日开始,非洲联合馆保持了参观人数占总入园人数的1/3。至5月19日,非洲联合馆迎来了第100万名游客。与其他场馆炫目的多媒体展示不同,非洲联合馆依靠淳朴的笑容、厚重的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按照以往经验,我没有想到非洲馆会这么受欢迎,如今,我感到‘荣幸’,不仅因为观众数量多,更因为中国观众非常尊重非洲展示的文化,聆听非洲各国的故事。”埃塞俄比亚参展总代表阿扎格说,他成了非洲联合馆中颇受欢迎的“模特”之一,频频被中国观众邀请合影,“他们友好地邀请我拍照,我非常荣幸!”
这就是以世博会为舞台所展现的多元文化的魅力!上海世博会开幕式文艺表演精彩呈现的全球各地文化让人们眼花缭乱,开幕以来,排成长龙的队伍,是各个展馆别样风姿、独特创意的魅力的最好证明,而接踵而至的国家馆日、国际组织荣誉日,无论是阿尔巴尼亚、以色列、捷克、黑山、奥地利、韩国,还是红十字会与红新月国际联合会、南太旅游组织……更让人们感慨世界之大、世界之美,感悟和谐世界对同处一个地球家园的人类的重要意义。
12日,汶川地震两周年纪念日。这一天,世博园里的海地馆、智利馆以及中国省区市馆的四川馆、青海馆都发出了共同的呼声:在灾难面前,人类更应该心手相连、彼此温暖;29日,第八个“维和国际人员日”。联合国维和行动代表团在世博园联合国馆举行“维和人员国际日”,并启动“维和人员周”,纪念过去14个月国际维和行动中牺牲的200多位维和人员,并为4名在海地殉职的中国维和人员授勋。
上海世博会,2010年全人类空前的一次欢聚。在黄浦江畔,欢聚超越了信仰、种族、地域,人们在这里沟通、交流、合作,放飞人类对和平、和谐的美好愿望和不懈追求。荷兰《新鹿特丹商业报》发表文章说,上海世博会是世界“不容错过的盛会”。
28日,挪威国家馆日文化演出,谭盾携手挪威少女小提琴演奏家赫姆辛,共同演奏了谭盾谱写的小提琴协奏曲《爱的三次方》,当小提琴表现出二胡等中国传统乐器的技巧时,别具风味。而在22日的波兰国家馆日庆祝活动上,肖邦钢琴名曲用琵琶、二胡、扬琴、笛子演奏了出来,一时掌声如潮。
文化交融的魅力,尽在掌声中。
城市建设新课堂
一座污水横流、废气满天的“灰色”工业城市,如何在25年时间里脱胎换骨,摇身成为开放、迷人的大都会?西班牙北部城市毕尔巴鄂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里,讲述了一个衰败的内河港口工业城转变成宜居城市的传奇故事。在这里,来自上海普陀区的党政干部陷入了沉思。
毕尔巴鄂,有着和普陀区相似的河畔老工业发展“身世”。被称为上海“母亲河”的苏州河,在普陀区域内蜿蜒14公里,岸线长21公里,正在从一条“民族工业之河”转身为“文化产业之河”,毕尔巴鄂,无疑是极好的借鉴。
“为复兴城市,政府不仅整治环境,还邀请建筑师沿河兴建艺术博物馆,利用‘博物馆效应’带动旅游业发展。这是毕尔巴鄂‘兴盛计划’第一步。第二步,是开展一系列大型建筑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还在闲置老厂房建起新型酒店和现代服务业办公楼等,以现代服务产业为城市转型添活力。”毕尔巴鄂展馆负责人何辰介绍说。普陀区委书记周国雄深有同感:现在苏州河畔正在建设上海最大的“河畔博物馆带”,根据普陀区“十二五”规划,苏州河畔将规划为三大产业板块:商贸和会展服务业板块、商业娱乐和文化创意板块、商贸金融服务板块,“毕尔巴鄂‘再生典范’增强了我们的规划信心!”
连日来,上海各区县的党政干部相继来到城市最佳实践区“取经”,一个个感悟良多。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上海世博会的举办者在上海世博园区增设的一个小“特区”,首次给世界各地的城市提供了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把城市作为一个展品呈现给观众,把最佳城市的案例介绍给世界,这是百年世博历史的一大创举,也是世博会“集世界智慧”的一个缩影。
“它们所展示的城市建设成果和城市生活实践,既代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水平,也能折射一些城市在发展道路上走了弯路、造成了损失后才形成的最新理念,给中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葛剑雄说。
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会无疑提供了来自世界的答案。用上海世博局最佳实践区部副部长俞力的话来说:“城市最佳实践区,是人与地球生存的对话,人类试图修复在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球造成的伤疤,与环境和谐共处。世博会将会给我们留下巨大的精神财富。”
世博会开幕一个月来,许多参观者已经从“看热闹”过渡到“看门道”,尤其是一些专业观众,对世博会上大放异彩的“科技明星”青睐有加:节能建筑材料、节能空调技术、新能源汽车、新媒体展示技术、智能信息技术……
中国正在努力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在家门口召开的世博会,为中国汲取人类最新科技、文化成果,助力自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还将有更多的观众前来“看门道”,借鉴、学习。上海世博会,还将带来更多的收获与启示。
文明进步新起点
22岁的祝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2年前曾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担任“鸟巢”志愿者,今年又成为世博会志愿者,服务于世博文化中心。他说:风吹日晒,却从未感觉到苦与累,始终处于高度的兴奋之中,每天看着全球各地的观众流水般从自己身边经过时,突然感觉世界距离自己这么近,“服务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我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我非常幸运--其实,每个能赶上奥运会、世博会在自己国家举办的人,都是很幸运的!”
志愿者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如今,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又让中国年青一代得到世界赞赏。对于中国年轻人而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历练。
上海世博会开幕一个月以来,因为绿衣白裤而被昵称为“小白菜”的世博会志愿者,赢得了世界瞩目。这些以“80后”为主的年青一代,无论烈日炎炎还是风雨大作都坚守岗位,热情服务,感动了无数游客。在非洲联合馆担任志愿者的同济大学学生白一帆最难忘的是:有一天,白一帆和几位同学在乘地铁七号线回去的路上,乘客一定要给志愿者让座。他们说:“你们站了一天已经很辛苦了,这个位子一定要让你们来坐。”这是“小白菜”们最感动的时分。
30日,即将离岗的第二批上海世博会园区志愿者与即将上岗的第三批世博会园区志愿者完成交接,并向全社会发出文明观博倡议:多一点礼貌,少一点喧嚣;多一点礼让,少一些拥挤;多一点自律,少一些随意;多一点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点微笑,少一些冷淡;多一点理解,少一些摩擦。
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洗礼的中国年青一代,正在成长为推动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针对世博园里个别游客“钻空子、走偏门”借用轮椅的不文明行为,上海大学生刘辰子写信呼吁文明观博,引发世博游客的广泛共鸣。虽然世博园里还不可避免插队、喧闹、乱丢垃圾等不文明行为,但是,有序排队者越来越多,世博园内也越来越整洁。上海世博会,正在成为推动国民文明进步的一个新起点。
“不出国门,看遍世界”,中国人在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内,看到了世界的千姿百态;而世界,也透过世博会,看到了一个开放进步的中国。
“世博会期间,海外游客数以百万计,世界从来没有如此集中地在关注中国,上海世博会提供了中国融入世界的史无前例的巨大舞台,”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说。英国《每日电讯报》文章则称:“上海世博会将中国和世界联系在一起,上海世博会将是中国与世界的再次广泛接触。”
上海期待,中国期待,世界期待:接下来五个月,世博会的华美乐章,将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