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不幸和美好——记我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郑晓雯教授

发布时间:2008-12-05 08:28:18  作者:徐渊、姚利梅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大家过得都很辛苦,就不要听这么沉重的话题了。”在谈到采访时,我校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郑晓雯老师如此推辞。然而,善良如她,为了不让我们为难,最终接受了采访,采访中,她始终面带笑容,来消弭话题的伤感。

“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不幸和美好!”短短的一句话,她重复了很多次,在深入她的内心,了解她的经历后,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

22年前,郑晓雯与爱人晏学民先后研究生毕业,家庭幸福美满,女儿活泼可爱,事业渐入佳境,前途一片光明。那时候的郑老师,对生活追求完美,对未来有很多美好的设想。然而,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到了这个生活刚刚步入正轨的家庭。1990年年仅33岁的晏学民老师在完成一项基金科研项目的鉴定之后,出现了头晕、恶心、呕吐的现象,后经北京协和医院确诊为尿毒症晚期,一年后又进行了肾移植。医生当时告诉她:“这个人完了!”,对于这个年轻的家庭而言,医生的宣判无异于晴天霹雳。

郑老师并没有消沉,她用全身心的爱温暖、鼓励丈夫,照顾年幼的女儿,重新追寻生活的曙光。经过一年多的积极治疗,晏学民老师在郑老师的照顾下,成功闯过了那一关,与死神擦肩而过。

新生活正在招手,可不料,却是咫尺天涯。1994年,郑老师被查出得了甲状腺癌,医生贻误病情的错误诊断、一次次的手术、每天必服的抗癌药物,摧残着她的身体和对未来的憧憬。短短几年,先后4次手术,郑老师的病情得到了控制。然而,在去年,长期服用肾移植抗排斥药物的晏学民老师,又被查出患上了淋巴癌……

生活,一次又一次降临不幸,一次又一次把生的希望推向悬崖。残酷的现实令她痛不欲生,甚至想到了死,以此解脱痛苦的折磨。然而,苦难可以把人彻底打倒,也可以激发人无限的潜力,挑战生命的极限。

郑老师勇敢地支撑起家庭和事业,以乐观的精神直面病痛,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挑战命运的无情。

为了让丈夫安心治疗,她不顾带病之身承担全部家务,当被问到,自己的身体不好,还要照顾重病的丈夫,是否能承受时,她说,“我觉得我的身体没问题,他的病比我严重,我要照顾好他,让他安心治疗,踏实工作!”

正是这样一份深沉而无私的爱,把这对患难夫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好了伤疤忘了痛。”一句戏谑,把这个家庭最沉重的苦楚,浓缩成了对工作的热情和付出。虽然身患重病,郑老师和爱人仍然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为此,他们相互埋怨过,却又用这么一句话,安慰彼此,轻轻地把沉重掩去。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和痛苦。在外面,郑老师用她真诚的笑感染着学生和同事;在家里,这个温馨的港湾像一位慈爱的母亲,帮她脱下坚强的“外衣”。

在郑老师的关心和照顾下,晏学民老师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担任我校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党总支部书记,不仅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党务工作者,还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郑老师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共产党员和北京高校优秀共产党员,并于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他们的家庭也被评为煤炭部五好文明家庭标兵、中央国家机关五好文明家庭和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受到表彰。对待荣誉,她说“这些荣誉真的不应该给我,我们唯一的不同就是家庭经历的事情比较多!”

为了让女儿早点自立,她毅然把孩子送到了八中少儿班,承受小小年纪不应承受的重担,争气的女儿14岁考上清华,目前正在美国攻读研究生。谈到人人羡慕的优秀女儿,她更多的却是愧疚和反思。

家庭的不幸,不可避免地给年幼的孩子留下伤痕,郑老师意识到了这一点,她平时注重给孩子讲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将对生命和亲情的热爱传递给女儿。公交车上,她常常为老年人让座,给孩子作出表率,她还经常鼓励孩子参加公益活动,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她还将获得的煤炭部直属机关优秀共产党员的25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帮助6个与女儿同龄的贫困孩子完成了小学阶段的教育。

为了更好地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历时7年,获得博士学位。她不但没有因为家庭负担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影响教学、科研,反而每年都超额完成教学任务,并于今年成功竞聘为我校教授。

1994年以来,郑老师共讲授过16门课程,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完成和进行的纵向及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这样的工作量,就连身体健康的人都觉得辛苦,当我们问她这样拼命的工作累不累时,她说,“对待工作,我是凭良心在做。教师不同于别的职业,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就要对我的学生负责!”

谈到别人的帮助,郑老师非常感慨,她说,自两人患病以来,就一直生活在感动中,从学校各级领导到同事、从双方家人到同学朋友都给了他们无私的帮助,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精神上,这种帮助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他们都深深地铭记在心。郑老师说,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要多多付出,尽可能多得给予别人帮助,因为付出要比得到更加快乐。

夫妻双双身患重病,让他们的人生方向全部调整,当被问到,没有实现自己此前的人生规划,是否遗憾时,郑老师笑着说,“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只不过,我们的家庭遇到的困难更多些!但是,谁遇到我们这样的事情都会坚持到底,因为,我们总归要生活下去!”

采访要结束了,我们却对外表柔弱的郑晓雯老师产生了由衷的敬佩,她的人生经历让人感慨命运的无情,但她面对病痛的坚强抉择却让世人崇敬,越挫越勇成为励志的榜样。在我看来,她就是那朵迎风绽放的玫瑰,虽不是最受瞩目的,却高雅而芬芳!

“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不幸和美好!”与郑晓雯老师共勉!

上一条:学校开展2008年秋季临时伙食补贴发放工作

下一条:澳大利亚科廷科技大学代表团来校访问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