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韩德馨院士学术研究论文集》出版
发布时间:2008-10-15 11:03:54 作者:党宣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10月15日,在我国著名煤田地质学家、煤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校韩德馨教授90寿辰暨从事地质工作66周年的喜悦日子,凝聚着韩先生几十年教育、科技成果、飘溢着浓浓墨香的《韩德馨院士学术研究论文集》,正式由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论文集主要汇集了韩德馨院士几十年来在能源地质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包含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主要学术研究论文79篇,内容涉及到煤、油气等能源矿产资源的形成机理、聚集规律、勘探开发和加工利用,及反映了他持之以恒、勤奋努力的研究成果,也可以从中窥见中国能源工业的发展历程。
韩德馨先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43-1945年在北京大学研究所进行研究工作,后考取美国密歇根大学研究生。1950年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响应祖国号召,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归国学者。他作为新中国煤田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1951年参加领导和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煤田地质系。从此,他便与我国煤炭事业、煤田地质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十年来,他为煤炭科技进步和教育事业发展倾注了全身心血,为煤炭工业的健康协调发展培养众多地质、采矿工程技术人才。他上钻机、下矿井、爬山越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指导全国煤田预测与勘查工作,在我国聚煤规律、聚煤模式演变、煤岩特征及煤的地球化学等诸多研究领域均取得了创建性的科研成果,为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和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作出了重要贡献。
韩德馨教授把崇高的道德和慎密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山川、河流,写在了煤田、矿山,结出了累累硕果。1959年,他组织并参与编写我国第一部《中国煤田地质学》(共三册),为中国煤田地质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他随北京矿业学院内迁至四川华蓥山,排除极左思潮的干扰,积极参加四川工业建设及地质灾害防治,被选为中共重庆市委候补委员。1974年,组织四川、山西、西安、焦作四所矿业学院第二次编写《煤田地质学》。1976年,领导并参与“南方九省构造体系对煤系沉积与分布的控制作用及煤田预测”项目的研究工作,为缓解华南地区缺煤的紧张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77年,作为编委会常务副主任和主编之一,具体负责《中国煤田地质学》编写工作。这部专著,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煤炭部高校教材一等奖、国家教育部高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6年,作为主编出版了《中国煤岩学》,从而创建了中国煤岩学完整的学科体系。
长期以来,韩德馨院士致力于推动能源矿产事业的发展,先后担任国家发明奖励委员会地矿专业评审委员、煤炭部工程技术干部职称评定委员会地质组副组长、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国泥炭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地质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自然科学名词术语地质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矿地球化学学会常务理事、国际沉积学家协会会员等职务。此外,还担任《中国煤炭大百科全书》地质编委会顾问,《大地构造与成矿学》、《地质学报》、《煤炭学报》,及《岩相古地理》等学术刊物的编委职务。
半个世纪以来,韩德馨院士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20世纪50年代,他协助苏联专家培养研究生,苏联专家返国以后,他担任学校研究生指导小组组长并独立指导研究生。1978年,被聘为煤田地质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先后为国家培养了70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还培养了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长期教学科研工作中,韩德馨院士先后获得国家级和部级科技奖励5项,“煤炭部先进工作者”、“有贡献的早期回国专家”、“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荣誉奖,并于1995年遴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们衷心祝愿韩德馨院士健康长寿、学术之树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