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走访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并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

本网讯 3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文生带队赴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走访交流,举行“科技矿场”揭牌仪式,并参观了公司的研发中心。华电煤业集团数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长春出席仪式。汪文生介...

2025-03-28 浏览详情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新闻 >> 正文

【北京青年报】随车志愿者一天孤独等待只为一人

发布时间:2008-09-17 09:04:49  作者:文/史祎 摄影/ 袁艺  来源:北京青年报   点击:

不断熟悉车上的各种设备

每天试验踏板是否平稳

运动员随车志愿者被称为“零关注志愿者” 车就是他们的舞台———

本报报道 在残奥会志愿者团队中,1811名运动员随队交通服务志愿者被称作“零关注志愿者”,他们与运动员的接触最紧密,却从未引起过社会和媒体的关注。这些志愿者每天随车往返于交通场站和场馆之间,送走即将参加比赛的运动员,迎来载誉而归或是疲劳沮丧的选手,车就是他们服务的舞台。

■上车必做“六步曲”

按、跳、装——拆、按、跳,这是每位运动员随队交通志愿者都很熟悉的工作“六步曲”。来自北京工业大学的志愿者徐笑然说,他们工作在运动员班车上,每天几次接送运动员往返于残奥村和场馆,这“六步曲”是服务残疾人运动员特有的。

从到达残奥村开始,徐笑然的服务便开始了。“按”是按动车上的踏板开关,“跳”是等轮椅踏板完全伸展后踩上去跳两下,确定踏板平稳安全,“装”是在车上为运动员安装轮椅固定器。接下来的“拆、按、跳”便是将前面的步骤反过来,这“六步曲”构成了志愿者们每天重复的服务内容。

■一天孤独等待只为一个人

在这个志愿者团队中,田政和豆旭谦被称为“最孤独的志愿者”。他们服务的班车是往返于残奥村和英东训练馆的班车,因为运动员通常都喜欢去“水立方”训练,所以乘坐这趟班车的运动员是“稀客”,有时候跟了一天的车,只能接到一、两个人。

“在上岗前我们有很多想法,学习各国的问候语言、研究怎么跟运动员沟通……可真的上岗了,迎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田政说。每次好容易等到一位运动员上车,可看着他训练后疲惫的表情,他们也不会轻易去打扰。

“即使只等到一个人,但我们服务的热情还是不会变的,遇到每位运动员,我们都会礼貌地问候。”豆旭谦说,运动员一个小小的微笑都是他们努力工作的动力,一次,在车辆转弯中运动员的轮椅滑了出来,站在旁边的豆旭谦来不及伸手,就用腿挡住轮椅,这时,运动员冲他点头微笑,他开心得甚至忘了轮椅把腿撞疼。

■奥运爸妈每天长途“叫早”

志愿者张津铭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生,他的工作不仅是随车服务,还要为其他志愿者服务。每天凌晨4点,张津铭就要起床,坐4点半的班车第一批到达场馆,为志愿者们运备餐、运瓶装水,下午,他还要继续随车接送运动员。

“刚上岗那段时间特别痛苦,每天早上都起不来,一次无意中和爸爸妈妈说到这个事,没想到那以后他们每天凌晨轮流打电话给我叫我起床。”张津铭家在湖北,他的爸爸妈妈每天凌晨4点准时从湖北打来电话,轮流叫张津铭起床。“我心疼他们,让他们不要那么早起,但他们非得坚持。这个办法还真是管用,现在宿舍的同学都叫他们奥运爸爸妈妈。”

上一条:[奉献残奥]校团委积极开展残奥会文明观众组织工作

下一条:[奉献残奥]我校城市志愿服务团队吸纳“新势力”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