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启动仪式
发布时间:2008-04-30 09:44:41 作者: 来源: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点击:

4月25日,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启动仪式在教育部北楼二楼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部长周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邵宁,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司副司长王凤玲,全国工商联扶贫与社会服务部部长谷彦芬出席了会议。北京市教委、人事局、劳动保障局主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负责人,在京各直属高校相关负责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有关会员用人单位等参加了会议。我校党委副书记朱书全、学生工作处处长乔红兵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教育部部长助理、党组成员郭向远主持。
郭向远就本次会议主要议题进行了说明,他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的要求,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建设开发了以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的“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平台将在各有关部门、地方、高校的大力支持与通力合作下,充分整合与利用网络技术和全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采取网上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努力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会上,北京市教委主任刘利民、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张彦、中国铝业集团总经理助理毛远建分别进行了发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士秋进行了讲话,他指出,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的发起单位和成员单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将深入学习贯彻国务院领导的有关指示精神,与有关部门一道,共同做好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建设中的有关工作,切实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新的努力。我们将推动各级人事与劳动保障部门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发布制度,使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及时、方便、快捷地了解用人和求职信息,更好地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服务,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教育部部长周济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每年数百万毕业生的生活和前途,关系着成千上万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寄托着无数家长的希望和祈盼。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一切都需要一批又一批的高校毕业生通过就业及时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同时,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质量和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他要求: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进一步认识到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突出重要性,明确目标要求,落实工作责任,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做细;要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要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鼓励各行各业积极吸纳毕业生,支持各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大量吸纳高校毕业生;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积极自主创业,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把就业工作更多地投向做好公共就业服务,在信息服务方面要取得重点突破。平台开通后,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平台的完善和运行维护工作,确保发挥应有的作用。各地要学习、借鉴平台开发建设的做法,努力把对大学生的公共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会议的召开对促进2008届高校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我校高度重视本次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的开通以及会议所传达的精神。会后,党委副书记朱书全要求及时安排各学院认真学习会议精神,尽快将平台使用方法、要求通知我校2008届未就业毕业生。并继续加强我校就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我校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开展。日前,学校已经就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使用相关方法及要求进行制定,并已经将通知下发各个学院,要求学院认真统计未就业毕业生,并将就业信息通知他们,让他们抓住本次就业机会,争取成功就业。
目前是2008届毕业生就业的关键阶段,随着全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我校的就业压力也较往年有所增大。在这种背景下,我校认真思考,积极召开学院就业例会进行研讨。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在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西部、面向煤炭行业就业的工作力度; 加大就业信息化建设,建立班级信息员制度,及时、准确传达就业信息;重点帮助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努力让我校每一位毕业生顺利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