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使大学生在掌握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能不断的增强动手实践、思维创新的能力,7月2日上午,2011年《安全学原理》课程教学师生交流座谈会在交流中心举行。座谈会由任课教师郭德勇教授主持,10名安全工程系08级本科生参加了座谈会。
会上,郭德勇介绍了本次座谈会是自2002年开设《安全学原理》课程以来组织的第三次。会议主旨是“教学相长,共同提高”,鼓励大家踊跃发言,根据《安全学原理》课程的教授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畅谈心得想法,共同促进教学发展,提升学生能力。他总结了安全工程专业08级本科生的课堂表现、考试成绩、教学感受,介绍老师的日常工作、科研方向及培养研究生情况,并针对学生比较关注的就业、考研等提出了宝贵建议。
同学们认为《安全学原理》的教学有五点特色:第一,为鼓励学生加强动手实践能力,开拓学习思维及提高创新本领,老师用自己的科研经费资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撰写论文。第二,为补充教材内容的不足,老师扩展“常见伤害事故预防”、“起重机”、“压力容器”等课本上没有但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学。第三,为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精心设计授课方式,给学生机会在课堂上讲课发言,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第四,对调研报告的评优机制更能发挥实践本身的积极作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第五,老师授课上、学术上及工作上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严谨负责的作风,让大家受益匪浅。老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在课后与大家交流沟通,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
同学们还提出了四点建议:第一,《安全学原理》课程对于安全工程系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前提和基础。建议学校提前课程的安排,使学生及早接触专业的知识,以便更加有方向、有目标的开展以后的学习和规划。第二,老师上课应加重就业、行业现状和发展等内容的比重,使学生能够更早、更有方向的进行学习和就业规划。第三,建议利用每节课开始的3-5分钟介绍本次课程的框架和重点内容。第四,老师应加大安全经济效益的比重,使学生能够拥有更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安全经济观和价值观。
通过师生交流,《安全学原理》的教学将日益完善、更加符合行业的需求和学生的要求;学生在收获先进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提高自己的实践、创新等综合实力,更加准确与合理的规划自己的学业和就业及人生,有助于学生成人、成才、成为对行业和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