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开幕!教育部发布会聚焦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

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将于2024年1月29-31日在上海共同举办2024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第一,大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

2024-01-26 浏览详情

人物故事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故事 >> 正文

【矿大人物】古明:用心雕琢课堂

发布时间:2020-08-03 10:41:42  作者:  来源:   点击:

 

第四届全国高校英语教师基本功大赛结束后,获奖选手站在台上拍照。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青年教师古明,身着淡蓝色的衬衫,手中红色的证书烫着金色的大字,照片定格住了他谦逊的笑容。在那场比赛里,他从来自22个省份的196名教师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

追求卓越之行

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有这样一句话,“Follow Excellence. Success will chase you.”意思是追求卓越,成功将不期而至。古汉语里,也有很相像的句子,《诗经·卫风·淇奥》有言:“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正是其如玉一般,不断琢磨自身,才能至臻。

若将这两句话摆在古明面前,他一定会谦逊地摆手,表示自己还差得太远。然而,他确实是如此要求自己的。

2014年,古明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来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担任英语教师,至今已过去六年。他不断地雕琢自己的教学能力,力求为学生带来一个高效又生动的英语课堂。

上课时,学生犯困了怎么办?

在古明看来,学生犯困可能是课堂枯燥的预警。见到学生犯困,他并不会生气,反而借此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案,寻找能引起同学兴趣的话题。比如将漫威的电影话题巧妙的融入提问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情绪,又能更好的输出课堂知识。还有同学透露,老师经常笑称自己是“矿大吴彦祖”,让课堂充满了欢乐。

在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古明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抛出一个问题,学生的表情就是对古明的回答。可是表情那么细微,会不会将疑惑误读成了然,将忐忑不安认成想要答题的跃跃欲试呢?古明却说,六年的时光,使他蜕变成了一个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就像是进修了FBI的微表情洞察术,古明对学生的表情变得异常敏感,学生的表情成了他课堂教学质量的直观反应。

除此之外,古明还喜欢用其他方法量化他的教学质量。他会在课下准备好题目,在课上以听写或测验等方式去检验学生们对昨日课堂知识的吸收程度,并起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作用。

就是在这样“输出—反馈—再输出”的反复打磨之下,古明的英语课堂备受学生欢迎。

沟通始于倾听

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2020年,师生们经历了长达几个月的网络授课。古明笑称,假使刚入职的他突然面对此情此景,想必会在电脑直播面前表现得形容拘谨,面色严肃。

但现在,他完全不会有这样的烦恼。

时间是催人进步的利器,古明从一开始的结结巴巴,到后来的侃侃而谈。二十岁左右的学生在古明眼里,是学生,是朋友,是弟弟妹妹,面对那一张张鲜活年轻的面孔,他能自如地调动起课堂的氛围,使其变得活跃与轻松。

而这一切的秘诀就在于“倾听”。

语言是用来表达的,古明一直相信这一点。无论学生的观点是浅显直白还是深刻在理,古明都鼓励每个人去表达自己。他知道,用外语阐明观点,最难的不在于组织语言,而在于是否有勇气张口。

因为怕说错,所以许多学生不敢说,可在学习语言的路上,错误不是难以逾越的高山,而是良师益友。于是,古明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演讲自己喜欢的事物,可以是书,也可以是电影,甚至是喜欢的歌曲。古明也惊喜地发现,学生们一旦谈及自己喜欢的事情,每个人都能讲得超乎他的预期。

课堂上,有人讲自己读完《追风筝的人》之后的感受,有人讲诸如《红楼梦》之类的国学名著,有人向大家推荐复仇者联盟系列影片,有人讲《盗梦空间》这样烧脑的科幻电影。学生们爱好多样,涉猎广泛,大家听得趣味盎然。

古明也更深刻地意识到,学生个个都有独特的视角与看法。他在输出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倾听他们的思想。在课堂之外,他鼓励学生通过微信与电子邮箱等方式说出自己的想法。

可能是因为他与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古明收到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也认识到了学生的另一面。比如,有同学主动要求老师增加检查作业的次数。这意想不到的建议,让他意识到,那位学生不仅有向上的内需,也渴望外力的督促。

记住每一个名字

在一个容纳上百位学生的课堂,记住学生的名字不是一个小工程。

可对古明来说,如果不努力去记住学生名字,就不算真正的认识学生,喊不出学生的名字,也会让学生感到失落。抱着这样的想法,哪怕每天都要面对百来张交替的面孔,他都尽自己所能去记住学生名字。

这样的举动背后,藏着他对师者更深的理解。一位好的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高水平的执教技巧,更要有颗真诚的心,而不是将教书当做业务,将树人视为产业。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善于激励、唤醒、鼓舞。”

古明曾遇到这样一位学生,大一刚开学,那位学生回答完问题,受到了古明的表扬。课程要结束时,学生塞给古明一张纸条,上面是长长的一段话,他十分感激老师在开学初对自己的表扬。他说,是老师的一句赞扬,使他从不安与迷茫中走了出来,顺利的渡过了大一的适应期。

什么是真诚?努力记住他人的名字,是真诚。用心去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也是真诚。而设身处地的共情能力与包容的态度,更是“真诚”最真实的内核。

上一条:周宏伟:师者,学者!

下一条:李姗姗:用爱浇灌,为党育人;用心守护,为国育才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