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

本网讯 2024年6月是全国第23个“安全生产月”。6月14日,学校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在图书馆开展安全生产月暨安全咨询日宣传活动。副校长谭凯出席活动,机关党委、党政办公室、党委宣传部...

2024-06-17 浏览详情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杨仁树:全面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努力开创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新局面

发布时间:2016-05-19 11:51:54  作者:杨仁树  来源:网络   点击:

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从学校提出构想到积极推行,已历时2年多。期间经过了2014年组织力建学院和资源学院试点开展;2015年在试点探索基础上在全校范围内推进试行等阶段。在学院和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了教师的认可和学生的欢迎。

为了从制度上巩固深化“全程导师制”育人成效,学校研究决定从2016级本科生开始,全面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将“全程导师制”作为“十三五”期间深化本科教育综合改革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实施。下面围绕“全程导师制”的三大核心问题,即什么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什么要实施、以及如何实施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什么是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的卓越的教学方式,须在准确把握导师制精髓实质的基础上,结合校情来理解和定位“全程导师制”,即贯彻学校精英教育教学理念,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目标定位,融合办学优势,塑造有学校特色的“全程导师制”。目前,从学校层面围绕核心内涵、基本模式和主要特色形成了如下认识:

核心内涵:以“指导课”为主要指导方式,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范围内围绕学术问题的探究,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实践,达成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基本模式:为每个入校本科新生配备导师,发挥导师在指导规划、指导学习、指导研究、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构建以导师为主导,研究生辅导本科生、高年级本科生辅导低年级本科生的纵向链式学习科研团队,围绕学生的学业发展,开展个性化指导。主要特色,可以高度概括为六个方面:精英化的教育教学理念;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举措;梯队化的科研创新团队;个性化的导师人文关怀;定制化的实践创新训练和全程化的教育引领进程。

二、为什么要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我们要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一是政策层面,二是学校层面。

(一)政策层面上,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全程导师制”所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育人理念,紧密切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的育人方针和教育工作方针。《纲要》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实行导师制。

(二)学校层面上,是深化能源工业精英教育教学体系,追求“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然途径。

首先,“全程导师制”实施有其现实必然基础。学校最早从2011级本科生开始,就创建实施了以本科生导师制为教学组织方式的创新教学,这一人才培养改革举措走在了当时高校改革前列,也为基于创新教学的导师制,进一步向“全程导师制”推行,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和思想基础。

其次,是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然途径。目前国家正在全面推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建设,对学校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根本职能在于人才培养,本科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一流学科”是“一流本科”的根本保障。从这个意义来看,“双一流”建设可以理解为是建设“一流本科”的途径之一。

具体到现阶段,学校认为“全程导师制”在人才培养功能上所具有的天然优势,能够有效破除人才培养积弊,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每个学生生动活泼的全面发展,是学校建设“一流本科教学”的必然选择。

三、如何实施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要从教师如何“指导”好,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如何组织实施好两个层面提要求。

(一)对广大教师而言,要能正确把握和践行六方面要求。

①正确理解“全面发展”培养目标。根据学校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全程导师制”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培养目标,包括三个相互关联的目标层面:一是培养学生理性质疑、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二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备良好道德、行为规范。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实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总目标。

②把坚持上好“指导课”,作为落实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关键抓手。学校鼓励以开放的理念探索和丰富指导方式、方法,但同时学校也将导师为不同年级学生定期上好“指导课”,作为明确要求的指导方式,在制度上做出了规定,写入了学校的“实施办法”。要求“一、二年级结合学习,三、四年级结合创新训练项目上指导课,每月至少一次、每月指导时间不少于2小时”,并将其作为考核主要依据。

③把坚持专业教育,作为落实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我们的职业优势就在于科学系统的学术训练、广博的学科知识、前沿的学术视野,我们很多教师还是学科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只有把指导学生学业成长,作为“全程导师制”主要指导内容,才能使老师们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④做好与创新教学环节的衔接。应该充分依托创新教学环节,统筹规划和设计指导内容,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在低年级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意识,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在高年级阶段,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与创新活动,结合创新训练项目、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论文)等内容做好指导工作。

⑤理顺课堂教学与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关系。传统以班级规模讲授为主的教学组织方式,有利于知识传授,而“全程导师制”则为能力和素质培养,给出了更具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因此“全程导师制”的实施,应当在教师精力、教学时间、教学场地等资源和条件方面,统筹协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制度性的有机结合。

⑥给予学生和老师充分的信任和足够的耐心。“全程导师制”实施最明显的效果就是,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激发了求知欲望。但这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的老师们有足够的耐心、热情和责任心,通过引导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好奇天性激发出来。另方面,作为“导师”意味着我们从“教书者”转变为“教育者”,因此也请老师给自己多一份耐心和信心,不断充实提升自身,努力实现向“教育者”的转变。

(二)对相关职能部门和学院而言,要认真落实好六方面工作。

①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全程导师制”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负责实施过程中的组织领导和相关协调工作。各学院要成立“全程导师制”工作小组,由学院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本学院具体工作。

②做好本科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精简课堂教学学时。学校在2016版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中,提出将课堂教学学时,由目前2500学时精简到2200学时的目标,以便为学生自主学习、实践,尤其是创新教学开展留出合理时间。此项工作在教务处组织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③建立健全政策保障体系。首先是落实政策经费,现阶段学校将按照每生每年800元标准,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划拨工作津贴,由学院负责组织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为导师发放。教务处和财务处已将今年经费做好了预算。其次要将担任本科生全程导师,作为教师尤其是教授基本的工作要求,纳入年度考核和岗位考核中,考核结果将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人事处正在研究、修订相关办法。

④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出台《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学院应据此细化《学院实施办法》,制定学院工作细则,报学校备案后向师生公布实施。

⑤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一是学校研究制定考核评价指导性意见,学院应据此制定评价考核工作方案。二是组织开展优秀指导教师评选,并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在职进修、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此项工作将于明年开展。

⑥建立健全立体化培养举措体系。以本科生全程导师制为纽带,实现本科生由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教育与管理模式,转变为由授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导师及其指导的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全员参与的“五位一体”指导体系,形成全员育人的合力。要从强化岗位职责定位、落实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政策和理顺学院工作机制三方面协同推进。

上一条: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条:我校召开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会

关闭

热门文章

更多+

专题报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