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值此“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蓝图谋划之际,我校正以昂扬姿态,面向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谋篇布局、高位推进。恰逢其时,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既是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我校教育改革再上新台阶的重大契机。为系统总结、全面展示各学院在本科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改革成效,特推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工作巡礼”。
本期展示的是理学院。
一、学院简介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成立于2004年。学院下辖数学与应用数学系、计算数学与统计系、物理系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科研单位。现有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数学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数学、物理学和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数学学科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本数学工具书--《数学手册》,在全国第四轮和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均获评B, 2019年3月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排名持续提升。



学院现在按照数学大类招生本科生,设置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1年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院曾经涌现出以新中国第一本《数学手册》编著者之一的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俄罗斯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等优秀学者。目前学院全职在岗教职工59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27人;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5人。在岗教师队伍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排行榜”)1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人,北京市师德先锋1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1人,全国煤炭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服务育人先锋1人,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3名。近几年学院在职教师主持和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六十多项,共发表SCI高水平学术论文270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

理学院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事业发展,立足数理基础学科特色,深入推进师德师风与教学学风建设,打造“大学生学业发展辅导中心”等党建品牌,营造出“教师善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氛围。2024年,沙河校区学生党支部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数学与应用数学系党支部获评北京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学院教师获北京市大中小幼教师讲述育人故事活动一等奖。2025年,学院党委获评校级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2025年学校讲述育人故事评比中,学院教师分别获“躬耕育人”组一等奖和“薪火相传”组一等奖。
二、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成效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秉承“厚基础、重交叉、强创新”的办学理念,面向国家能源发展战略需求,努力解决矿业能源中的数学基础问题,成立数学与能源交叉中心,依托国家级/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联合学校矿业能源优势,致力于培养以数学为主体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一流专业筑基,夯实第一课堂,科技矿场助力,丰富第二课堂。理学院坚持以数学学科为根基,注重理工融合,逐步形成了学科基础→交叉创新→实践落地的闭环教育教学特色。


1.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数学学科根基,突出矿业能源与人工智能特色,激活“第一课堂”活力
夯实数学根基,持续加强数学核心课程建设。《数学分析》荣获北京高校重点优质本科课程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等奖;《高等代数》由北京市教学名师和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负责人领衔讲授;《数理统计》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上线国家MOOC平台,同时作为MOOC课程获得学习者和校方的一致好评;《实变函数》自2020年在B站上线以来,点击播放已超128万,在“最多播放”、“最多弹幕”、“最多收藏”等指标下均排同课程之首;另外作为开放课程,于2025年4月也在智慧树平台上线;《解析几何》、《时间序列分析》、《数值分析》等诸多数学专业课程均为校教学名师授课或为校级优秀课程、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拓展边界,持续开展特色课程体系建设。基于数学学科的主体性,结合矿业能源的行业性和学校校情,开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课程:一类是与矿业能源紧密联系的数学课程,如《矿业能源中的数理方法》、《能源大数据导论》、《空间统计学概论》等,这类课程行业特色鲜明,尚无统编教材,都是任课教师自编讲义;借助数学与能源交叉研究中心,汇聚数学与矿业能源领域的科研力量,聚焦矿业能源中的关键数学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将科研成果凝练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教学资源(目前已形成十余个能源交叉教学案例);另一方面,开设了与AI及智慧矿山相关的数学课程,比如《最优化计算方法》、《机器学习》等。




2.“三轮驱动”(导师制+创新训练+科技矿场),个性化培养兼产学研协同,丰富“第二课堂”
不断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办法,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水平,优秀本科生导师18人。完善大学生创新训练及学科竞赛的组织办法,助力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培养。在数学专业类学科竞赛中成效显著,201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方向本科生叶振宇荣获2022年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几何与拓扑方向个人优胜奖;2021级本科生王嘉熙、代炜琪、邓润喆等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荣获全国一等奖。2019至2025年以来,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共立项135项、结题验收94项,结题项目组共发表与项目相关的学术论文67篇,其中SCI论文2篇、北大核心2篇等,学生作为第一作者获1项国家专利。定期开展“数理文化节”,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活动坚持以赛促学、以文化人,让抽象的数学物理知识"活"起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数理之美。“数理文化节”已成为学院特色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持续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有力支撑。围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学院与8家企业签约共建“科技矿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依托“科技矿场”,聘请企业导师开设软件实训课程,共建区块链联合创新实验室,聘请35位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大创、毕业设计、实习实训、学科竞赛等。开展“科技矿场(数理)建设”研讨,系列项目建设立项,“数学科技矿场实训活动初探”已立项北京交叉科学学会和北京高等教育学会数学研究会课题。联合科技矿场共同申报奖励和荣誉,与翼欧教育科技等开展 AI赋能教学方面的案例建设。通过与企业的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




3.持续开展数学专业教育研究,成效显著
2019年,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专业荣获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荣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近些年数学教师负责与数学专业教育紧密相关的北京市教改项目和北京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各1项,校重点项目4项。“构架‘4+5’立体交互式教学保障体系,推进行业高校一流数学类专业建设”成果荣获2022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打造三维融合“SIP”人才培养新范式,构建行业高校“数学+”延伸发展新格局”成果荣获2024年全国煤炭行业协会教学成果二等奖。刘青平教授领衔的育人团队2023年荣获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




4.“四维赋能”优化数理公共课体系,助力学校一流学科建设
数理公共课75%荣获北京市以上荣誉。《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先后荣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大学物理》荣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新工科背景下面向矿业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数学课程案例研究”立项高等学校大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发展中心项目。大学物理教研室教师领衔申报并获批2024年“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创新教研工作室”。2023年,刘菊老师在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得理科A组一等奖、最佳现场展示奖和最佳教学回顾奖。同时,程涛老师获得了优秀指导教师奖。


学院教师在历届北京市青教赛中的获奖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学团队以思政案例和应用案例为切入点,开展“参与式”和“探究式”的实践教学,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实现有机融合,2023年该课程荣获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等奖。《线性代数》教学团队优化数理基础通识课程的教学模式,整合开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时互动性和个性化学习体验,并构建了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引入AI助教系统,供学生随时在线提问和学习。《高等数学》课程与书院平台相结合,依托书院资源开展教学创新,充分发挥专业书院的育人功能。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需求,通过书院实施分类教学改革,促进通识数学课程更好地支撑专业学习,增强高等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2024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高等数学社成为学校“三星社团”,并荣获北京高校“最具影响力社团”的称号。《大学物理》课程获得2024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奖,2024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一等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完成了虚拟仿真实验和线上报告批阅系统的初步建设,将继续建设线上实验资源库、线上预习系统和AI实验助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获得202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在公共课系列举措的推动下,全校学生竞赛成绩屡创新高。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我校参赛队伍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北京市一等奖5项、北京市二等奖12项,综合获奖率接近50%,远高于赛事平均水平,取得了近年来的最佳战绩。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近五年的获奖总人数位居北京市高校第六名,多位指导教师先后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竞赛“优秀组织奖”。近三年,全国大学生物理竞赛、物理实验竞赛获一、二等奖15项。2022年,学院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中一等奖数量为全国高校最高。完善的竞赛培训体系和有力的组织保障大大提升了学生在学科竞赛中的竞争力。学科竞赛活动的蓬勃开展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培养了其创新能力,为学校赢得了声誉,彰显出我校数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三、优秀学生代表展示
张周杰,男,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1级本科生,保研至中国科学院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大学四年综合成绩91.21,排名专业第一。曾获2022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2022北京市物理实验竞赛三等奖、2022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类甲组)二等奖、2023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甲组)二等奖、2023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A类)三等奖、2021-2022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2023学年国家奖学金、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

代炜琪,男,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1级本科生,保研至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大学四年综合成绩89.93,排名专业第一。曾获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一等奖、2023年北京市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三等奖、2021-2022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2-2023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2023-2024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3-2024学年董事会奖学金。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

王嘉熙,男,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1级本科生,保研至厦门大学统计学与数据科学系。大学四年综合成绩89.37,排名专业第三,曾任班级团支书。曾获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一等奖、2023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正大杯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北京市二等奖、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A类)三等奖、北京市第三十四届大学生数学竞赛(数学专业甲组)三等奖、2021-2022学年校级一等奖学金、2022-2023学年国家励志奖学金、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2022-2023学年优秀团员。发表CPCI检索会议论文一篇、参与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一项、授权一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几何数学学习辅助交互系统V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