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志强,男,中共党员,能源与矿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兼任俄罗斯诺贝尔通讯中心国际学术委员。《煤炭工程》期刊编委,《煤炭科学技术》期刊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授权发明专利24项,出版专著4部。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奖项多项。
2011年8月,留校工作以来,王志强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深度服务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致力于培养品质高尚、具有扎实学识和优秀实践能力,能够“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新时代大学生。多年来,他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励学笃行,以坚韧不拔的精神稳健前行,足迹遍布矿区与企业、内陆与边疆、国内与国外,影响力和奉献精神超出校园、跨出国界。
挂职企业展风采

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开展采矿新技术专题讲座

为全矿技术人员开展培训

在煤矿与现场专家进行技术交流
2013年10月-2014年9月,王志强作为教育部第五批挂职干部,被派往山西霍州煤电集团汾源煤业公司,担任总工程师助理,负责职工技术培训与科技研发。
在霍州煤电,他倾力于培养煤矿生产一线的技术人才,先后登上讲台为全体工作人员授课达13次,深入煤矿井下一百多次,邀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河南理工大学等知名行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到矿上考察授课,开展技术指导和解决现场工程难题。挂职期满,因表现优秀,他被正式邀请加入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协会。
促学助研惠边疆

援疆期间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邀请《煤炭工程》杂志社一行来校讲座指导

与乡亲在一起
2016年3月-2017年8月,王志强不负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主动接受了援疆任务,从首都北京远赴新疆工程学院担任采矿系副主任。在教学方面,他毫不犹豫地承担起了当时无人敢讲的《矿山岩体力学》课程,并指导18名学生完成了毕业设计,其中半数为少数民族学生。
作为组长,他主持了新疆大学2017届采矿工程本科毕业生的答辩工作。他还带领团队前往西安科技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和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等多所矿业类高校开展调研,为采矿工程专业的课程建设获取了第一手资料。在科研方面,他积极与《煤炭工程》杂志进行沟通协调,成功将新疆工程学院采矿工程系列为理事单位。
王志强多次带队奔赴呼图壁县、玛纳斯县煤监局及所辖煤矿,神新公司及其所辖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他还帮助2名教师撰写青年基金申报书,获得自治区教育厅资助9万元,提升了采矿系的科研水平。他主动与和田市吉亚乡买迪日斯博依村的麦苏木·麦合木提一家结成亲家,期间,他多次走访和田,关心和帮助他们一家人的生活。
援疆任务结束后,王志强荣获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第八批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优秀援疆干部人才”,并记功一次。
出国访学建新功

在俄罗斯科学院大会上作主题报告


获颁院士证书
2019年11月-2021年1月,王志强公费出国至俄罗斯莫斯科国立研究技术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出国不久,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爆发,被困宿舍长达四个月。面临突发情况,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乐观态度,主动申请每周不少于8学时的在线俄语学习,同时定期向合作导师汇报、交流科研思想与成果。
在这特殊的访学期间,他并未因疫情而放松对学术研究的追求,积极参与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研究技术型大学和圣彼得堡矿业大学主办的国际会议,先后在会议上发表学术报告3次,并发表学术论文3篇。王志强的主要科研成果获得了国际专家的高度赞誉,凭借多位俄罗斯专家的推荐,2020年11月,王志强荣获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这是对他在科研领域执着追求和辛勤付出的肯定。回国后,王志强并没有因为地理距离的变远而割断与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院、矿业科学院及莫斯科国立研究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紧密联系。他致力于深化与这些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2021年,他受邀担任诺贝尔通讯中心的国际学术委员,推动中俄两国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2022年5月,成功组织举办了两场国际学术会议,进一步拉近了国内外学者的距离,加深了相互间的学术理解与交流。
此外,他还主导协调了一个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前往俄罗斯进行联合培养,为我校科研队伍的国际化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了一支强大的国际科研合作队伍。
恪守初心报母校

课堂教学

带领团队下井
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无论是在挂职、援疆,还是在海外访学,王志强始终坚守教书育人使命,把学生成长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和毕业设计中,他接触并影响了1000多名本科生,他直接指导硕士研究生56人,博士研究生7人。
在课堂教学中,王志强承担了《地质基础与采矿学》《矿业工程》《采矿学》与《采煤概论》等本科课程,同时,他还参与讲授《地下空间结构》与《现代采矿技术》等研究生课程。他善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自身的科研项目、成果与体会融入课堂教学中,有力地提升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他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指导学生连续三届在“全国高等学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上获得5项奖励。
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王志强带领学生奔赴生产一线,进行实践和科研工作。建立了8个校外本科生实践基地和2个研究生实践基地,并聘请10余位校外导师,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指导工作提供支持,为采矿工程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开拓创新勇登攀

成果论证会-现场汇报

实习成果交流

成果鉴定会
王志强全身心致力于在现代采矿技术和矿山压力与围岩控制方面的研究,2013年开始,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了3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期间,他们发现了错层位巷道布置“负煤柱”覆岩运动的新特征,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包括相邻巷道联合支护、覆岩三带分布、离层注浆与地表减沉控制在内的绿色开采体系。他们还发展了末采无煤柱的开采技术和采空区残煤二次复采的理念,这些都已经获得了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并在现场展开了工业性试验。
近年来,王志强和团队创新提出了“连续开采”的概念,在矿井中实现完全无煤柱开采,推动煤炭的绿色高效开采,节约宝贵的能源资源。2023年5月,他联合提出的“矿井复杂地质动力系统方法”通过了中国工业和应用数学学会(CSIAM)的应用数学落地成果认证,在全国仅有四项,相关的成果受到了中俄专家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王志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理想信念融入日常教学科研,努力做到高质量育人育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学校与企业、教师与校外导师、理论知识与实践、专业知识与思想素质、学校课堂与社会学习的五个协同,为建设世界一流能源科技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