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引航话成长 地测学院举办2025级本科生实践经验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10-20 09:42:14 作者: 来源: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
点击:

本网讯 为助力2025级本科新生适应大学节奏、找到努力方向,充分发挥实践育人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关键作用,10月13日晚,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在沙河校区教1-327举行新生引航话成长——2025级本科生实践经验分享会。团委书记陆雪松、辅导员田济慈、郑钦羽以及2025级本科生参加会议,会议由辅导员周嘉仪主持。
本次分享会邀请了优秀志愿者代表、职业规划及双创赛获奖团队代表、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代表,为新生全方位解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学科竞赛与职业发展的成长密码,搭建经验传递、成长引航的互动平台。
使命担当映初心,志愿精神永传承
“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优秀志愿者代表郑钦羽分享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志愿者团队的经历。他们以赤诚的态度,过硬的能力,高效的合作,良好的素养,构成赤诚的“红色阵列”,圆满完成服务任务,将“矿大名片”写进国家纪念册。地测学院共有11位同学参与此次大型志愿服务,充分体现了地测学子“专业+责任”的双重担当。
科创逐梦启新程,职规领航向未来
“创赛职规,双轨赋能”分享人刘奕涵深度解析双创赛事与职业规划赛的“成长密码”。分享创赛/职规赛赛制和参赛经验,从杰出创新青年的角度,详尽讲解创赛/职规赛内容,为有志之士指引方向,为新生搭建“认知自我—规划职业—实战备赛”的清晰路径。他的经验令同学们大开眼界,引入了一片创业创新的新天地。
“黄医生”赋能隧道安全,科创守护城市交通脉络
“城市地铁隧道病害诊断‘黄医生’”项目负责人曹仕龙,展示了团队历经三年研发的智能检测车,以城市地铁渗漏的实际难题为抓手,创新结合新一代智能识别及可视化平台,打通行业痛点难点,展示自主知识产权,团队合作技术赋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帮助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未来发展有了更加近距离化的认识,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动实践课。
阜平赋新能,青春助振兴
“将新鲜血液注入乡村”“阜业兴乡”实践代表张梓珣,介绍团队深入阜平地区,依托所学所练,开展专业地质科普,以大创技术助力云旅游,用3D重建拓展乡村文旅新形式。她用鲜活实践实例,期望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能以实践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续写青春担当,让阜平精神与青春力量同频共振。
红途新征程,实践再出发
“智绘红途,历久弥新”社会实践团代表鲁梦洋,分享团队着力于小众红色文化展馆传播困境,深化系统学习,调研红色资源,开展红色宣讲,推动数字升级,运用网媒实践,助力打破传播局限,奉献于红色文化的星火赓续。她的分享如光如火,照进同学们的心灵。
科技赋能爱心传递,微光点亮银龄幸福
“爱心传递 手拉手”社会实践团代表吴攸,以“千年之微光照亮老人幸福生活的火炬”为主题,分享暑期社会实践经验。团队遵循专业匹配、能力互补的分工原则,采用自主研发的基于视觉的人体跌倒检测系统,在养老院等场景安装摄像头采集数据,通过提取人体静态与动态特征实现跌倒检测。经长期监测与算法优化,系统准确率从87.5%提升至94.2%,误报率、漏报率显著降低,以科技赋能养老服务。让同学们以实践为桥,在关爱老人的公益征程中传递青春温暖,让科技微光汇聚成照亮银龄生活的幸福火炬。
测探先锋前行,科技赋能实践
“双足丈量大地,一心探透河山”社会实践团代表侯瑞源,介绍了测绘小组对专业应用实践的生动实例。小组精确聚焦痛点,创新技术路径,开展屯兰矿区无人机检测,西山焦煤实操培训,研究多技术协同框架,并广泛开展煤博研学,深化行业理解,展现团队素养。他的经历引导着同学们的实践之路,希望地测学子以专业为笔,在矿山绿色智能发展的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让测绘遥感技术成为推动行业转型的硬核引擎。
本次实践经验分享会通过多元视角的实践案例与干货满满的经验输出,为2025级地测新生搭建了从理论认知到实践落地的桥梁。无论是志愿服务中的责任担当、学科竞赛里的创新突破,还是专业实践中的行业探索,都让新生清晰看到“专业知识如何服务社会需求”的现实路径。希望同学们能以分享者为榜样,主动将课堂所学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在志愿服务中传递青春温度,在科创竞赛中锤炼过硬本领,在行业实践中锚定发展方向,让个人成长始终与国家战略、行业进步同频共振,用扎实行动为青春写下奋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