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候选人事迹展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杨胜利
发布时间:2023-03-30 10:29:21 作者:北京教工之家 来源:北京教工之家
点击:

杨胜利,男,1981年2月出生,内蒙古宁城县人,中共党员,汉族,博士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副院长,分管本科生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等工作。近五年来,推荐人入了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2021),获得“霍英东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2022),“全国煤炭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2019);教学上,推荐人获“全国煤炭行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2020,排名1)、特等奖1项(2020,排名3),所在团队分别入选“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2019)”和“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2022)”。科研上,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021,排名4)、二等奖1项(2022,排名2),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2019,排名1)。

以德立身,以德育人;亦师亦友,润物无声。“杨老师,是一个似乎从来不会生气的老师,他总是以恪尽职守、和蔼耐心的阳光形象出现在学生们脑海中。”熟悉他的学生常会这样说。从对教师梦的执着追求到对教师工作岗位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杨胜利用他的年轻、阳光和激情谱写着自己精彩的旋律。他坚持以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肯定学生的思想来鼓励他们,用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把握和了解学生们的学习近况及生活动态。他以信任为基础,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树立阳光的师德形象,获得了同学们的尊敬与称赞。“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便是杨胜利和学生良好融洽师生关系最好的诠释。
杨胜利崇尚“平等姿态”教学理念,即为师者不能以一个高姿态去面对学生,而是作为学生的朋友慢慢带领他们在求学道路上前行。他坚持言传身教,先约束自己,再教育学生。他讲求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积极性充分结合,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使学生从心底里面感受到上课不再是一种学业负担,而是可以培养他们的钻研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执着精神。
“建立及时有效的交流沟通渠道”“打造不同年级学生传帮带机制的循序渐进式教学方法”“强化学生专业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的训练”等教学模式是杨老师常用的教学方法,这对于专业知识体系还未曾构建,以及对科研活动尚感陌生的本科生,这种“科研启蒙”训练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有一人,好似兄长,如沐春风,关怀备至,教导谆谆!他就是杨胜利老师”,一位研究生毕业论文里面这样致谢杨老师。
有一次,一名正在实习的学生突发疾病,正在与矿方技术人员开会的杨胜利得知后立即中断会议,立刻送学生前往医院就诊,第二天同学的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他一边托付其他老师带领实习小组其余同学按计划继续完成毕业实习任务,一边亲自驾车送该同学返回北京就诊,确认无恙后并安排好相关事宜后,他又立即返回实习地,带领小组继续完成实习任务。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他始终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待学生亦师亦友,身体力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

爱岗敬业,勇于担当;循循善诱,平等施教。上好每一堂课是杨胜利始终坚守的信条,为了兼顾科研和教学,杨胜利有时候会搭乘最早的班机到煤矿现场下井、开会讨论方案,再乘坐最晚的航班赶回学校,为的就是不耽误第二天一早的教学任务。在从教十多年来,他几乎很少调课。他现在主讲的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是一门基础性强,公式多,难理解但又同时是非常重要的课程。他在坚持板书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将大量工程案例引入课堂,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现在,这门课除了一些拓展性的内容会使用PPT外,其他内容杨胜利都坚持写板书,有时候一次课要擦几次黑板,学生很喜欢这种推导、演算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杨胜利的课上,低头的学生少,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的很多。《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入选了2021年北京市优质本科生课程,他本人也获得了2022年“霍英东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奖”,这也是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师首次获得该项荣誉。

在实验室建设放面,杨胜利主持建设的“矿山压力仪器仪表实验室”和沙河校区“采矿与安全模型实验室”等项目,在科研和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沙河校区模型实验室,设计了几乎涵盖煤矿、金属矿所有采矿方法的模型,还有诸如月球采矿、海底采矿等非常前沿的教学模型,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性模型实验室,曾多次接受教育部、北京市、昌平区高教园区领导、兄弟院校的视察和指导,获得了广泛好评。同时,他主持研发的“高强度开采支架与围岩关系实验平台”等实验设备10余套,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方法的同时也丰富了实践教学手段,这些工作都凝聚了杨胜利精湛的专业水准和辛勤的汗水。
杨胜利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环节,积极开拓实习和实践基地,亲自组织和带队实习,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和学习学业情况。有一次,他带队在山西大同进行实习,发现班级里还有几名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实习基地没有专门的清真餐厅供给,数名同学都准备好靠方便面和面包维持,但令同学们没有想到的是,他早就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到了实习基地后,他专门找到清真饭店,多次自费给予这些少数民族同学在饮食上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此外,每天晚上他都会对每个宿舍进行查访,嘱咐同学们按时休息。

上下求索,积极创新;刻苦钻研,勇担重任。岩层运动与智能控制是杨胜利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针对急倾斜煤层开采设备稳定性差、围岩控制困难等问题,杨胜利研发了专用液压支架和设备防倒防滑成套技术;开发了精细化放煤工艺、智能放煤实验平台、智能放煤图像采集系统等技术与装备;针对软煤层片帮冒顶严重工作面,创新了煤壁片帮柔性加固新技术。这些研究成果推动了复杂煤层绿色智能开采,经过在全国10余个矿区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杨胜利始终坚持深入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风格我国焦作、大同、神东、新疆等大型煤炭基地都留下他实践的足迹。为了获得第一手实测数据,有时候他会背着几十斤的测试设备在井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等回到地面几乎用完了所有力气;有时候为了获取地表岩层运动数据,他会到接近零下20摄氏度的矿区进行地表岩层运动的观测,手、脚和脸冻到没有知觉。在他不断求实、不断创新的科研之路上,杨胜利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也获得多项荣誉。他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子课题2项,横向课题3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排名5、10),省部级科技奖励近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2部。杨胜利还担任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放顶煤开采煤炭行业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等职务,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采矿岩石力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煤矿智能化与新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务;任《煤炭学报》《煤炭科学技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青年编委。在杨胜利看来,这些任职或者兼职背后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并且第一次把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部署、集中表达。这令身为采矿人的杨胜利倍感振奋。他表示,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上来。接下来他将与团队一起紧扣新时代对能源的新要求,致力于厚煤层绿色智能开采的教学与科研攻关工作,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为培养新时代矿业人才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