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八大 聚力促就业】8 理学院:拓宽渠道 加强引导 全面推进就业工作
发布时间:2012-11-05 09:44:50 作者:理学院 来源:党委宣传部
点击:
拓宽渠道 加强引导 全面推进就业工作
——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巡礼


2011-2012学年度,理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通过加强毕业生就业精细化指导、全程化指导,顺利完成了学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的各项工作。截止2012年10月,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8.73%,硕士毕业生就业率为95.83%,博士毕业生就业率为100%。
主要举措是
1.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全院教师共同参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为保证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顺利进行,我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书记每周都会听取院就业工作进展并对下一周工作进行布置和指导;全院教师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联系就业单位;辅导员、班主任认真学习就业政策及就业指导方法,并进行有针对性个性化指导。
2.多次开展就业摸底调查,及时掌握毕业生就业需求及信息。从2011年11月开始,每月定期对2012届毕业生共做就业摸底调查。通过每月全面的调查摸底,使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清楚的掌握了全体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及各项就业信息,对于学院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3.建立以保研毕业生为主体的就业信息员制度。2011年10月学院建立了以保研毕业生为主体,毕业生学生干部、毕业生党员、宿舍长为辅助的全面就业信息员体系,并对他们进行了专项的指导培训工作。此制度使学院及时准确地得到就业信息,进而使我院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有效掌握了毕业生的考研、就业现状,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能够及时有效有针对性地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毕业生降低就业期望值,主动就业。基于学院往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反馈及我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自身往年就业指导工作的经验总结,在2012届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我院加大了对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宣传教育,通过班会、政策宣讲会、座谈会、个别学生座谈等方式,始终向学生传输着一种思想,即毕业生应树立生存危机意识,就业困难的意识,应认清就业现状,主动降低就业期望值,转变“非北京不去”的观念,积极把握每一次可能就业的机会,主动就业。在此基础上,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意识较往届毕业生有了较高层次的提高,每一次就业信息的发布都会引来学生积极的反馈。在毕业生预征兵信息发布后,来学院进行咨询的学生共有8人,由于今年不招收女生的限制,最终欲报名成功6人;在北京村官报名信息发布后,来学院咨询的毕业生有17人,最终由于北京村官招收人数限制、对北京生源具有倾向性等原因,只有4名研究生同学成行。我院2012届毕业生就业面几乎涉及所有可以就业的渠道的局面,有效地催进了我院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了毕业生就业层次。

5.通过多种渠道积极为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为保证招聘会、就业需求信息的发布顺畅,学院建立了就业信息发布“双渠道”:一是建立以班委、宿舍长、就业信息员为主体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二是建立以QQ群,飞信群、就业信息公共邮箱、就业通讯为主体的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并组织专人每天搜索本专业相关就业信息,在获取就业需求信息后及时通过这两个渠道同时发布信息,确保了就业需求信息能快速、准确、及时的传递给每位毕业生,从而为毕业生就业赢得了主动。

6. 积极建立毕业生就业实习基地
为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工作,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理学院先后与北京南天信息工程有限公司、钱袋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毕业生实习合作协议,为实现校企产学研合作建立了良好平台。